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企业篇)》
水处理行业的未来之路将会如何? 坦白讲,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我们国家的变化也是很明显的。你比如说我刚才谈到的企业,虽然碧水源并没有从企业那里赚到多少钱,但必须承认,企业的态度也在变化。过去政府好比猫,企业就是耗子,企业做环保就是猫抓耗子,企业一直在躲,实在要做的时候也是采取应付、作秀的形式。现在我觉得企业尽管也比较被动,但它在上新项目时,还是要上环保设施,而且还是会考虑到这些设施的实际运营。 我觉得这个方向还是应该继续下去,希望大家都能够担起一份社会责任,因为我们国家环境的容量确实已经不能再恶化了,否则我们将来子孙好几代人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如果等到将来再去治理环境,我们就要花费更多的代价,因为一般来说,如果我们现在花一块钱去污染水环境,将来可能要用一百块钱才能治理好它。所以说,这个伤害是很大的。 如今的情况是,很多企业也都有这个愿望,但由于各方面的考量,它肯定也做不到,尤其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实体经济受的打击比较大,所以说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水处理方面,可能还是政府扮主角。 但我觉得这个担子绝对不能全部由政府来担,我们国家在这种环保这种投入方面,应该分层次,有一部分是需要企业自己做的,政府帮不了它,还有一部分应该政府来承担,比如说在很多地方政府可以把污水统一收集起来,统一来进行处理,此外有一些特殊的污染很重的行业,我觉得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就应该把它们都淘汰,这也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其实说实话,政府目前也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说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给环保设施免税,而且从税收方面也提供大量支持,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开发区自己兴建大型的污水处理厂。我觉得这些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 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蓝藻事件。我们说发生了这样的重大事情,可能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悲剧,或者是一个不好的事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它推进了当地的环保建设和生态建设,在环太湖地区,我们跟很多地方都有过交流,并且跟他们有过合作,他们都非常重视这一块的建设。所以政府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在发达地区,我觉得都在往前走,并且在这个问题上,也在往西方相对比较先进的思想和理念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