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企业篇)》
前 言 进入二季度以来,各国政府的强势介入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市场维持了相对充裕的流动能力,人们的信心开始逐渐恢复。从中国到美国再到英国,似乎传来的所有信息都是令人振奋的,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已经触底反弹,金融产品和市场的流动性也开始增加,全球股市大幅上涨20%以上,主要商品价格的涨幅更是在40%以上。似乎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就连最谨慎的人也开始打算要重新杀回股市,收复失地。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认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经济形势充其量只能说是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危机只是处于一种被控制的状态,还远未完全消解。 但危机被控制住了是否意味着全球经济从此就会扶摇直上了呢?我们认为,“经济危机被控制住”和“经济恢复增长”两者之间还有着漫长的距离,这中间的距离就是我们所说的“后危机”时代——对于中国来说,真正的机遇会在这一时期出现。 毋庸置疑,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将实现一次巨大的转型:人民币将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性强势货币;传统的出口优势将消失殆尽;内需结构将会得到进一步调整,中国将不再仅仅是生产大国,同时也将发展成为消费大国;中国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将得到显著调整,由日用消费品向汽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品和装备制造工业转变;同时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全球重要的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中心,成为危机之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前言 第2节: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 前言](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3136920642.jpeg)
对于此时的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来说,机遇究竟在哪里?当一部分人还在寻找时,另一部分人已经紧紧抓住了机遇的缰绳,在全球市场上放马狂歌!比如说俏江南,它在整个危机之中扶摇直上,不仅成功融到了3亿资金,还一跃成为了“中国餐饮业的LV”;比如三一重工,就在危机最凶猛的时候,于温总理访欧之际斥资1亿欧元,在德国科隆市建设欧洲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为整个欧洲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再比如格兰仕,当LG等挟汇率变化之机卷土重来时,他们却围魏救赵,开始在海外狂揽人才……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中国的其他企业又能如何借鉴他们的经验? 希望本书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阳光评论》栏目组 2009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