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分享企业家成功心得:中国商人 新晋商》
古人云:“兵无常态,水无定形,守业必衰,创业有望。”耿利虎作为一个明智的企业家,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不仅时刻创本企业之新、还力创本行业之新、创本部门之新。创新意识可以说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 耿利虎的知识管理意识很强,以知识为核心进行管理,对企业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知识实施有效管理,尽可能地促使知识由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保证企业高效、持续地发展。 耿利虎语录 胆大心细,博学务实。 没有打不赢的仗。 耿利虎档案 1963年2月28日生,交城县天宁镇青村人。 现任山西利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省人大代表、政协常委。 1996年获吕梁地区优秀青年厂长称号; 2000年获山西省优秀企业经营者称号; 2001年获全区十佳企业家奖; 2003年获全省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 2004年获外贸先进工作者称号等。 近年来,国家人事部、全国建材行业协会联合授予耿利虎同志全国建材行业先进个人,授予利虎集团全国建材行业先进单位。 李安民:善谋者胜 山西安泰集团:布局百年 速写 2003年2月12日,安泰集团(60040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这是一个值得山西工商界纪念的日子,因为安泰集团开了山西省民营企业上市的先河。 安泰集团董事长李安民个子不高,皮肤发黑,一副很朴实的农民形象,但在山西民营企业家群体中,李安民的创造力和开放精神却是出类拔萃的,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创业者和革新者”毫不为过。 不论从短期看还是长期而言,他都是一个卓有成就之人,不仅是在企业业绩面前,还是在诚信、负责、尊重、回馈社会等商德人格方面。 他的安泰集团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开放的、充分竞争的产业领域里取得成就的,而且这种成就具有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与此同时,他有着出色的经营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分享;他的身上带着儒家文化的浓厚痕迹,他的思想和风格打着中庸之道的强烈烙印。 总之,他取得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功。从面对转型时期政策的不完善、市场竞争的不规范、社会价值混乱折射到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等等,他的管理风格中更多具有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征,也形成了今天引领行业潮流的安泰集团。 艰难时世 9岁时,李安民离开父母,只身从甘肃天水回到老家山西介休义安村。每天起早摸黑,既要上学读书,又要干家务活、干农活、照顾高龄祖母。 年龄稍大一点,李安民就从数十里外的樊王沟往村里挑煤挣钱。少年时的艰苦生活,超负荷的重压,使李安民长得并不高大,骨子里却有一种超人的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初中毕业后,李安民应征入伍,文革时,因为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李安民被迫离开部队,当上了生产队会计,兼管队里工副业生产,一干就是10年。

那些年,极“左”风禁锢着人们,搞副业的门路太窄了,而且要担风险。李安民顶着压力,想办法同吕梁地区社队企业公司挂钩,抽时间为对方跑铁路发运煤炭,由此为队里每月挣得三五个车皮。他又组织乡亲们烧土焦,利用挣得的车皮发运外销,养活了全队的几百口人。 现在看来,在文革时期组织乡亲搞副业,固然是生存的挑战,但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挑战,当时代造就了一条漆黑一片的路时,李安民依旧能给自己的前方点一盏灯。 看似寻常最奇崛的十年创业史 1983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农村三级所有制解体。做了10年生产队会计的李安民,早就看准了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 于是李安民办起了晋中地区第一家私营焦化厂——义安安民焦化厂。李安民拍着胸脯对创业伙伴们说:办焦化厂,资金我自筹,炒下豆豆大家吃,打了砂锅我一人赔,我就不信不能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