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日益增强幸福与成功的EQ笔记:心眼力》
在《心理生态学》这本书中,中泽新一说过这样的话:"那些聪明的人最后都会陷入追求安稳之中。所谓的聪明其实只是和周围人相比稍微领先一点而已,也就是两三步的距离,他们往往把自己的聪明当成资本来获得财富。"中泽先生所说的"聪明"可以理解为"依赖知识和智慧的生存方式"。人一旦依赖知识和智慧就容易计较得失。于是一味地考虑"怎样聪明地生活才会快乐呢"?从而陷入安定的生活状态。这样一来人生就和"人性发展""斗志昂扬"渐行渐远了。
![第13节:投入身心,大智若愚般地生活(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43092483538.jpeg)
中国古典著作《韩非子》中提到"巧诈不如拙诚"。意思是"乍一看巧诈(运用技巧和策略欺瞒他人)可在短时间内奏效,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拙诚(虽然愚直笨拙但是充满诚意)会赢得人心"。 另外,《菜根谭》中提到:"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写文章不是要靠玩弄技巧,而是要以拙(没有任何修饰的笨拙文笔)求进。道德也是那些愚笨的人才能修得大成的。一个拙字包含了无限的意味。 日本伟人胜海舟说过这样的话:"凡成大事者必定愚笨。聪明过头反而不成。"另外,二宫尊德也说过,"不崇才智与巧辩,贵在至诚与实践。"良宽禅师甚至称自己是"大愚良宽"。也就是说自己是个"大傻瓜",从计较得失的偏执中解脱出来,而接受愚直的生活方式。 实践这些古典著作和伟人教授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它们的确可以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指向标。现在,对于眼前的事情只想真诚地倾注心血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