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顶级成功学大师的箴言:做最好的自己》
美好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是戴尔·卡耐基的重要著作之一。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人性的弱点和美好的人生》一书的一部分,正是该书使卡耐基开始享誉世界。后来修订再版时将本书内容以《美好的人生》为名单独出版。本书自1936年出版以来深受欢迎,迄今为止,销量已突破1000万。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出版过这本书,影响了几代青年人的人生选择。 第一章 改变他人想法的十二个妙方 勿逞口舌之能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宴会,席间,坐在我身旁的来宾引用莎士比亚的一段话,讲了一个非常幽默有趣的故事。 但那人却一口咬定那段话是引述自圣经,当时我一听到他这么说,立即有股表现自己重要性与优越感的冲动,并当场提出异议。 "什么?那是莎士比亚说的?那怎么可能?太荒谬了!那段话明明是《圣经》里节录出来的,我再清楚不过了。"那位说故事的先生情绪很激动对我进行了反驳。我的左边坐着法兰克·贾蒙先生。他是我的一个老朋友,对莎翁的著作颇有研究,所以我也就决定由贾蒙先生来裁定孰是孰非。结果贾蒙先生却在桌下偷偷踢我一脚,然后说道:"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说的没错,那是《圣经》里的话。" 当晚回家途中,我问贾蒙先生:"法兰克,你怎么也会弄错,那句话明明是莎士比亚说的啊!" "当然是!"他毫不考虑地应道:"是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句子。问题是咱们受邀作客,又何必要证明那个引证错误,叫他难堪呢?就算你指正他,他是否就会因而对你产生好感呢?他又没征求你的意见,你何必硬要浇人冷水?不管是什么场合,你都该切记一件事:要避开过度尖锐的冲突。" "永远避免跟人冲突。"当初说这话的贾蒙先生,如今早已作古,但这个教训,我却是至今仍深记心底。 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个好辩好争的人,小时候跟哥哥争,进了大学之后,我还特别选读逻辑辩论学,并经常参加辩论比赛,后来还曾在纽约开过这门课程,招收学生讲授辩学,然而到头来我所得到的唯一结论却是:不论何种辩论,上上之策还是设法避开它,视之为毒蛇猛兽,能避多远,就避多远。 不管何种辩论,十之八九结果都是没有结果,徒然使正反双方更坚持自己的看法。你绝不可能从辩论中得到真正的胜利,不论辩赢、辩输,到头来你都会失去某些其他东西?此话怎讲呢?如果你以压倒性的辩才,将对方驳斥得一无是处,你固然是洋洋自得,逞一时之快,但对方呢?你使他处于劣势,使他的自尊受创,他仍对你充满敌意。 泛美人寿保险公司对其业务员,有着一项恒久不变的训练方针,那就是:"永不与客户争辩"。 富兰克林曾说:"据理力争,偶然或许能让你得到一些胜利的快慰,但那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佛家常说:"化解仇恨的唯一力量,绝非仇恨本身,而是爱。" 而误会的化解,也绝非争辩所能做到,必得经由谅解、安慰和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有可能化暴戾为祥和。 当你遇到恶人挡道时,最聪明的方法,就是避开他,别跟他为争路而起冲突,如果被他咬伤了,就算你最后杀了他,你的伤口仍将存在。 所以,要想改变他人的想法,千万记住:避开一切不必要的争论。 说服他人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