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冲着王竞导演执导过《万箭穿心》,这部新作《大明劫》就值得一看。而且,尽管《万箭穿心》与《大明劫》看起来似乎不像同一个导演的作品,风格与时间跨度,都显得有些距离。但细细品味,这恰恰是一位中国知识分子惯常的心理状态,看似对立,实则相关,值得玩味。 王竞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副教授,这一身份说明了其位标准的学院派,而且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其《万箭穿心》表现出来的对于底层民众生态的关注也足以显示他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的情怀。《万箭穿心》展现的是知识分子的底层情怀,对于社会底层人群的刻画,为他们赢得了良好的名声与口碑。传统知识分子们,左手关照底层民众,一转身之间,右手关注的,往往就是家国大事了。一左一右,恰好是《万箭穿心》与《大明劫》,王竞不经意之间成了剖析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怀的标本,而且因为他所执导的片子在中国都属于冷门,所以解析王竞,也就成了最好的样本。同时,也因为王竞学院派的身份,不同于新一代导演如宁浩等人那般的野蛮生长,也更符合传统知识分子的性格。 《大明劫》的英文名字为“Fall of Ming”,即明王朝的坠落。暑假大片《惊天危机》讲的则是“White House Down”,即白宫的坠落。从文题上,两者有所相似,都是讲述一个国家政权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个国家的民众是如何进行挽救的。《大明劫》与《惊天危机》的对比,恰恰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家国的爱与恨。 《大明劫》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明末大将孙传庭以及名医吴又可,都是被载入历史的名人。《大明劫》中的故事也就是发生在孙传庭到任陕西之后的事。 我们来看一下《惊天危机》里的叙事视角。如同《大明劫》里,国家的危亡,不在于官员如何,而在于国家元首如何,所以《惊天危机》里恐怖分子打击的目标直接对准了白宫,对准了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灭了总统,扫平了白宫,就可以掌管整个国家。于是,在白宫之内发生的事情,就是关系整个国家危亡的事情。在大量白宫工作人员被控制下情况下,拯救国家的,也落到了具体的个人身上。只是美国没有孙传庭,没有吴又可,在中国历史上,孙传庭与吴又可都是鼎鼎大名的大英雄,他们整体上都是高大全的影子,很符合中国的英雄史观。而在美国,没有高大正义的英雄,有得只是一身毛病的小市民。一个连申请保安都被涮掉的人,尽管曾经是士兵,但也是劣迹斑斑。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最后的生死关头,与总统一起,完成了救助整个国家的义举。这看起来匪夷所思,却在好莱坞的映衬之下,拍得有声有色,在电影细节上比中国电影好看多了。

《大明劫》更多的是对于历史的浩叹,缺少进入,所以在细节上展现得不足,也难以通过细节打动人,而《惊天危机》则因为主角不是已经成名的英雄,只是社会上的小人物,所以只能从人物的个性上去开拓,从电影的细节上去抓观众的心。所以,《惊天危机》足够好看,尽管只是爆米花电影,看起码看的时候不累。而《大明劫》则细节欠奉,留给人的主要是思考,对于家国命运的充满了悲悯,足够的士大夫情怀。尽管,这两种手法并不存在优劣,但它恰恰反映了中美两国知识分子思考问题的角度。所以,两相对比,就觉得足够好玩。 当然,绝对没有贬低《大明劫》的故意,尤其是在当下,这种拿真情实感去拍摄的诚心之作,实在需要太多的鼓励,也需要更多的票房去支撑。不然,以后这类的电影怕就没得几部可看了。也因此,我选择去看了这一部,只是,在看完之后的自我复盘中,突然想到了《惊天危机》,觉得做一个对比,会比较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