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夜之帝国黎明 帝国的存亡和企业的命运



  

  关于企业的寿命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围绕企业的寿命也不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资料出现,关于中国企业的寿命的数据因为统计口径不一更是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比较普通的说法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4年,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年~8年;而在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在美国,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为40年~50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

  

  而据胡润评出的“2005百富榜”发布的《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在上榜的全球排位前100名的“长寿企业”中,有超过六成的企业集中在欧洲。400名上榜企业家的平均年龄是48岁。

  

  根据这份《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长寿企业”是日本大阪的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这家企业成立于公元57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目前传到第40代。而排名第100位的“长寿企业”,也有220多年的历史。

  

  从各国“长寿企业”的拥有量来看,欧洲国家的实力不容小觑。在全球100家“长寿企业”中,有66家企业集中在欧洲。其中,英国有17家,法国有16家,意大利、德国各拥有14家。

  

  另据《环球时报》2008年5月15日的报道:韩联社14日报道说,韩国银行当天发表了《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的报告书,称日本拥有3146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了1000年。排在世界最古老企业前三位的都是日本企业。在这些长寿企业中,89.4%的企业都是员工不超过300人的中小企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经营范围大部分是制作食品、料理、酒类、药品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行业。

  

  虽然中国榜上无名,但不代表中国没有长寿企业,如我国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存续了337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已经有141岁,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也有113岁。民间还有很多家族经营的独特的密方和配方,经过代代相传其历史也不乏数百年和千年之久的,只不过是以隐性的状态存在。

  

  企业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组织,虽然由于环境、民族、地域、文化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发展的特点,但也肯定有其共同的、内在的规律,从统计数据来看,企业的寿命悬殊如此之大,其中到底有什么内在的奥秘?对此,我们应该作如何的解读。为此,笔者经过了十余的探寻和思考,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种解读企业命运的密码或者说是一家之说,在此拿出来与企业界的朋友分享。

  

  一、帝国的存亡之数

  

  对于西方的历史,因为我们都不是来自那方水土,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道听途说和一知半解,不是“三人成虎”就会“三人成狼”。所以,还是拿我们自己的历史来开说吧。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商周开始的,其历史王朝的年表如表。

  

  附表一:

  

  从数据上看,秦以前的王朝的生命周期要比秦以后的长,也就是说小国寡民时代的王朝比大一统后的王朝的平均寿命要长,这也与长寿的分布相一致,“89.4%的企业都是员工不超过300人的中小企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小企业更容易活得更长。显然,王朝的的生命周期与企业的生命周期也有某种内在共同性。

  

  为此,笔者又搜集了世界上最宗教和大学资料来作为参考和辅证。

  

  1、宗教组织

  

  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组织是宗教组织,世界三大宗教的寿命都超过了二千年,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至今有2500多年;基督教起源于公元前一世纪,有20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七世纪,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

  

  2、大学

  

  今年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剑桥大学迎来800周年校庆,剑桥大学于1209年建校,到今年正好800周年。而剑桥大学也是13世纪初由牛津的部分师生创办的,牛津大学比剑桥大学历史更长,创立于1167年。

  

  从世界一百所知名大学的统计情况看,与牛津、剑桥不相上下的大学比比皆是,著名的有:美国的哈佛大学(1636年)、哥伦比亚大学(1754年),法国的巴黎大学创立于中世纪,莫斯科大学(1755年),德国的海德堡大学(1386年)、慕尼黑大学(1472年),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学(1290年)、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1365年)、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1479年)。

  

  其中历史最多的是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983年)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1087年),都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了。牛津剑桥还只其小弟弟。我国的北京大学成立于18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也有百年的历史。

  

  另外,有数据显示:世界上自1532年后成立的组织,至今尚存的只有85个,其中70个是大学,其余都是宗教组织。

  

  从经营的角度看,宗教组织经营的是信仰,而大学经营的则是知识和文化,二者经营的都是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而二十者的寿命则可以超越地域、民族、国家和各种的形态,甚至可以超越历史一直存在下去。而王朝经营的暴力或权利,企业经营的是财富或利益,经营暴力或权力和财富和利益其风险远高于经营信仰、知识和文化。

  

  通过对以上的数据和分析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以经营权力和财富的组织的寿命远不如经营宗教和文化的组织。这一切到底又是为什么?

  

  显然,现代科学的技术、科学理论、科学哲学和科学管理对此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出规律性的答案来。这是现代科学给人的困惑,也是身处于这个时代中的每一个的困惑所在。

  

  笔者在西方理论中转悠了数十年,最终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解读其规律的钥匙或方法。

  

  二、解读帝国存亡之迷的钥匙

  

  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即使没有系统的认识也有日用而不知认知。因为从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的生辰、属相,农历、四季、二十四节气以及中医、气功、武术等,无不渗透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思想和理论。

  

  中国传统的文化属于经验科学,看似十分深奥晦涩难懂,其实其出处很简单,来自于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归纳。

  

  1、阴阳五行

  

  天有阴阳,地有四方和四季,如此演绎出东、南、西、北、中和春、夏、长夏、秋、冬,然后把天地万物取象比类归结于木、火、土、金、水。

  

  附表二:

  

  如此,无论的组织的生命周期还是其内的组织结构,都可以阴阳交替、四季循环之应天之序作出分类和安排,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穷下尽性之玄妙。

  

  附表三:

  

  2、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先民用来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研究宇宙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一套符号,在此仅作简要介绍。

  

  天干: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并推演出二十四节气等。

  

  3、六十甲子

  

  我国传统的天干地支学说中,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进行组合,其最小公倍数为60,故你六十甲子,又叫六十花甲子,古代是干支来记年的,有60年一轮回之说。

  

  而六十甲子用于记月则是5年一个轮回(一年二十个月);用于记日则2个月一轮回(一个月30天);用来计时则为5天一个轮回(一天12个时辰)。

  

  以此来计算人生,5年一个小甲子,人生分为十二个小甲子,再结合古人之“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之说,二十岁成人,正好经过四个小甲子,四十中年,六十花甲,即步入老年。

  

  三、阴阳五行中王朝的命运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理论是中国古代预测学的基础,以六十为一甲子为基础,以春夏秋冬为序,以此可以预测人生的吉凶、王朝的存亡、企业的命运。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王朝从表面上看经营的是暴力或权力,但其实经营的是人心,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失去人心,就会失去天下。

  

  从历史的跨度来看,以六十年为一甲子,以六十年为一季,按春夏秋冬的规律运行,二百四十年为一个周期,从第五个六十年为新的开始,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可以播种的,这个王朝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了。

  

  在秦以前,夏商周三代,王朝基本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社会,血缘关系天然的牢固性,使得王朝还可能进入第二个生命的周期,完成新一轮的生长、生发、收敛、收藏的过程。但到秦以后,由于实行了一统天下,开创了家天下的格局,一个周期过来,往往人心的尽失,到第二个春季aihuau.com来临时,再无人心可播种,此时王朝最容易陷于覆灭。

  

  自秦朝的快速灭亡后,以后的朝代都吸取了其极尽奢华和暴力的教训,在王朝建立的初期,都给予百姓以五、六十年时间来休养生息,其实各个王朝也就是在这个季节播种民心,靠初期经营的民心来支撑一个王朝的周期,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这个王朝很快就会倾覆。隋朝、元朝都是因为没有吸取秦朝极尽奢华和暴力教训,所以连一个周期都能完成,甚至重蹈了秦朝的覆辙。

  

  从各王朝年表历史统计来看,汉朝虽分西汉、东汉,但东汉几乎是各自为政、从头再来。最长的朝代宋朝,南宋、北宋加起来也才319年,而完全不间断的朝代唐朝、明朝和清朝,都没有能过300年的大限,在第二个生命周期开始的时候就土崩瓦解了。

  

  附表四:

  

  从上也可以看出,当王朝进入一统天下的帝国时代的时代,王朝基本都是靠吃第一个甲子和季节时期的民心老本,当这个老本吃完的时候,不能重拾民心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垮台的时候。

  

  当然,也可以一个甲子的60年为一个周期,以15年为一季,甚至以5年为一季,只是其中的内容则更为具体,如具体到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以及特定的行业和产业,部门和区域、甚至人群等等,在此就不一一数说了。

|!---page split---|

  四、阴阳五行中企业的命运

  

  从本文所列举的数据不难看出,即使是世界五百强,平均寿命也只有40余年,而世界1000强只有30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都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而笔者在《中国企业家的修炼之路》一文中,对中外成功的企业家的成长经历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沧海沉浮——玉汝于成二十年”,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打下成就基业的基础并找到自己的使命和目标,然后再花二十年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使命和目标。其中以杰克.韦尔奇最为典型,他于1960年10月17日读完化学博士后加入GE公司,到1982年4月担任GE公司CEO用了二十余年,到2001年9月从GE公司退休,又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创造了GE公司的辉煌。

  

  在此不难看出,一个企业的早期的成长与发展,与企业家个人的人生息息相关,几乎企业平均寿命的极限与人生有效的事业生命完全一致。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在此不妨用天干地支理论来对照一下。

  

  1、人生的规律

  

  按孔子的说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三十而立至七十从心所欲,孔子把人生有效的生命定位在30—70岁之间。而我国的《黄帝内经》按女七男八规则描述人从生到老及衰的生命周期,其中从二八至八八的描述,即从16岁到64岁的描述比较符合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附表五:

  

  综合以上内容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最宝贵的生命期在于20—60岁,也企业家最宝贵的创业期,其中4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如果在40岁以前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和目标,40—60岁去实现人生的使命和目标,这将是一个非常圆满的人生。

  

  2、企业的规律

  

  在企业成长发展的40年的过程中,按5年一小甲子来计算,正好经历两个春、夏、秋、冬的周期交替。企业必须完成从经营产品和服务到经营团队,从经营资本到经营品牌的两次飞跃,才可能为企业找到基业长青之路。其中,有两次组织的变革,第一次是为经营业务和利益的最大化进行的组织变革,第二次为资本和品牌经营而进行的组织变革。

  

  附表六:

  

  从上表就不难看出,企业为什么在生存期那么容易死亡了,明白中国的企业为什么那么短命了,也可以看出欧美的企业为什么平均寿命也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企业没有适合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不行,没有找到市场和客户的支持不行,没有优秀的团队不行,而这些正是企业创业期一道又一道的坎,只有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企业才可能闯过这一道道的坎,最终从从利益走向文化,从资本走向品牌,企业才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为了能更生动地表现企业在其四十年的生命周期中的发展过程,笔者特地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结果进行了更加生动的表述,并分成A、B两版,详见下表。

  

  附表七:

  

  附表八:

  

  从以上的A、B两版的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出:

  

  a、企业的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其价值观和追求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如果把目标定位于赚到钱的,从统计数据看企业发展十年左右的时间就消失了。

  

  b、企业五到十五年和二十年到三十年,是企业命运的转折点,在这两个十年中,企业有很多的选择和调整空间,如果这两个机会都抓不住,企业就很难逃脱个人事业周期的宿命了,企业就不可能超过四十年的宿命。

  

  c、基业的长青,有赖一群职业的经理人群体,如果没有这样的群体支持,基业的百年长青也是很难实现的。

  

  d、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必须走对内有法、对外有度的发展之路,现代企业制度是基业永续的保证。

  

  e、企业最终必须摆脱原有的产品和服务思路,跳出“形而下”之限,走“形而上”发展的道路。否则,即使市场成熟、法制健全、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最多也只能保证企业三二十年的风光。改革开放早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如海尔、联想、万科、华为等企业,现在正面临着从实体经营向品牌资本经营的过渡和飞跃,如果能顺利渡过这一关,则企业可以顺利地冲天,否则就会走下坡路,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

  

  总之,企业最终要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必须让自己的品牌得到消费者、市场、社会、政府以国家的认可和信任,这就需要企业家要有这样的勇气:从没钱到有钱,从有钱到有人,从有人到有道,即走品牌和文化发展之路,勇敢地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最终把企业当作大学、当作宗教来经营,而不是当作政府来经营。

  

  这需要企业家要有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和特质,世上没有人是天才,天生就是企业家要有自强不息的特质,不断超越和挑战自我能力的极限,每当遇到挫折和困惑,要有站到最高处,用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最优秀的团队、最优秀的系统来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难题。否则,是没有资格谈什么基业长青的,充其量只是一个职业或专业的赚钱爱好者。因此,作为一名企业家,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打基础造一个品牌,并最终要把品牌送上天,这是一个何等艰巨的工作,没有能力不行,没有能力不行、没有胸怀不行、没有境界不行。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做到一定时候,企业家对自己的企业和企业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有宗教般的虔诚。日本经营之神、松下电器集团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论述企业主如何管理企业时说:“当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到5万到10万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基业就是在这样企业家那儿才会得以永续和长青。

  

  五、从宿命走向新生

  

  从王朝和企业与宗教和大学的对比可以看到,单单凭权力和财富支撑起来的组织,无论王朝还是企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帝国总难逃300年的宿命,而企业总难逃40年的宿命。支撑基业长青的力量,最终不是财富和权力,而是信仰和文化。

  

  企业和王朝都有自己的宿命,但也有差异。中华民族五千年aihuau.com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因为一个个王朝的覆灭,而导致国家的灭亡。中华民族的历史一直在得以延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大,生生不息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文化,是强大的文化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品牌,是这个强大的品牌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历史的源远流长。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一个企业的衰败往往意味着永远的覆灭,无论是谁如果仅仅是从利益中来,到利益中去,最终一定难逃企业的宿命,只有完成了从利益到文化和飞跃,让企业的品牌成为人类文化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这样的企业才可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当然,日本长寿企业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不做五百强,就做五百年”的宏愿并不是梦想和空想。但以小取胜,并不符合人的天性和本能,因而相当一段长的时期甚至数百年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规模上,非常人可以做到,没有强大的信念和精神力量的支撑,同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样的企业,他们的力量依然来自文化,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成为品牌,但强大的文化早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胞中。

  

  所以,企业不认是要做大做强,还是要做精做久,最终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和保障,必须在文化中寻找新生的支点。只是从利益到文化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才可能从利益的大气层升腾至文化的天空。

  

  相信,有强大文化支持和保障的中国企业,最终一定能找到基业长青的精神支点和文化支点,虽然在现阶段最紧迫的还是要从短命的阴影中走出来。但是,也正因为有那么多短合企业的悲壮,才成就了中国企业未来的新生,历史原本就是这样跌跌爬爬地过来的,精神的大厦从来就不是在繁荣昌盛的时候建成的,而是在多灾多难打下的信念和精神根基。

  

  但愿中国的企业能在短命的磨难中,尽快找到自己精神和文化的支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是我们精神和灵魂的源头,也是我们最直接的精神食粮。

  

  试想一下,一个可以成就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怎么可能成就不了一个企业呢?所以,企业无论是从短命中获得新生,还是从宿命中获得新生,都得从我们的文化开始,历史注定了我们在起点上只有一种选择,就是我们的文化和传统。

  

  好多年前与企业界的朋友谈风险管理,似乎都很忌讳这个话题。中国的企业更喜欢夏秋二季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而不知道需要春天的耕耘和播种的过程,更不知还有寒冬腊月、雨雪风霜的肃杀和难忍。大自然有阴阳和四季之变,人类社会同样有阴阳和四季之变,从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到行业的整体发展,都有上下、左右起伏之变,这种变化就如钟摆一样,有其规律性和确定性。由于这种规律性的运动导致市场环境以及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春、夏、秋、冬,总的来说人在什么季节干什么事,在什么方位干什么事,这样才不至于出大错、犯大错,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追求和价值之所在。

  

  从微观的层面来看,一个企业从成长发展的地过程,也是有其春夏秋冬、东南西北的发展规律的。比如企业在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要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生根发芽,快速获得市场的资源的支持和补给;其后则是大发展的阶段,让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占有最大化、利益最大化;企业在经历快速的发展,必然要经历治理整顿阶段,规范管理,而进入收敛之期;随后就要迎接寒冬的到来,在这个时候要保存优势、保存实力、保存团队等待时机,就看仓库里有多少粮,口袋中有多少钱了。中国的企业在第一阶段的高死亡率,是因为准备不足,在沉没资本中沉没了;企业在第二阶段的死,往往是因为疯了,一时之顺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第三阶段的死,是因为不懂得收敛和收割,不懂得八成熟十分收的道理,把一切可利用的人、才、物孤注一掷,一旦市场风变,全军覆没;第四阶段的死,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口袋里没钱了。

  

  另外企业在经历第一轮的春夏秋冬后,自然还会进入第二轮的春夏秋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从利益层次上升到价值层面,如果经历几番春秋,成就不了文化和品牌,这样的企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老天也不会再让他继续存在下去。这仅仅是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理论最简单的解读,至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组织机制、经营管理机制等等有都有其特定的变化规律,同样可以用阴阳五行和天干地支理论来进行解读,这些将在以后的文章中接着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0261.html

更多阅读

后波斯帝国的波斯王朝--萨珊王朝 萨珊波斯帝国

公元前330年,古代波斯帝国的荣光在亚历山大大帝燃起的熊熊火焰中瞬间褪色,直到500年后,饱受异族统治的波斯人才再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萨珊王朝在原波斯帝国版图的一隅继承了帝国的衣钵。波斯帝国如同日中的太阳,炽热而光芒万丈,而萨珊王朝

帝国的孩子们 帝国之子解散了么

成员:文俊英、金智烨、黄光熙、始菀、金泰宪、郑锡哲、河珉宇、朴炯植、金东俊(所有人名都还非官方用名)  帝国的孩子们◆◇个人资料◇◆ 中文译名:文俊英文俊英  韩文名:문준영  译音:Moon Joon Young  生

声明:《命运夜之帝国黎明 帝国的存亡和企业的命运》为网友睫毛溺水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