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成败沪商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上海总商会史,就是浓缩精华版的20世纪前三十年中国新式商人成长史和心灵史。 自1902年2月草创,到1929年5月落幕,27年间,上海总商会历经晚清、北洋及南京三个中央政权的统治。期间虽数易其名(从商业会议公所到商务总会,再到总商会),但举凡上海乃至国内与商业、商人有关的重要政治、经济、社会事件,几乎无役不与,且往往居于群伦领袖之位。 上海总商会号称国内“第一商会”,它甚至比晚清新政中首次设置的商部(1903年9月)、首次颁布的《商会法》(全称《禀定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1月)更早面世。 时任清廷商约大臣的盛宣怀,在委托上海宁波帮鼻祖严信厚筹办商业会议公所时,或多或少是抱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想法,未必会预见到,黄浦江畔这帮多少见识过一点欧风美雨、新派老派夹杂的商人们,日后居然能演生出中国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详见本报2012年12月17日D8版《“第一商会”耀浦江》)。
要完整列出上海总商会27年间的“大事记”,非本文篇幅所能及。在此仅以1927年11月该会反驳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种种指责的专函中所举诸事为例:民国七年(1918年),为抗议段祺瑞政府签订出卖主权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牵头召集全国商会第三次大会;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抗议日本国内开博览会,却将“南满”(即辽东半岛)的出口列入其殖民地范围,通电全国商会对之加以抵制;反对英日继续同盟(1902年~1921年英日三次结盟共同对付俄国及瓜分中国利益);否认曹锟贿选结果(1923年),等等。 这份力证自身反帝国主义、反腐败政府的申诉书中称:“商会领导商人参加政治,使其放弃只营商业,勿问国事之陋习。年来商人之能加入国民革命,未始非因此逐渐陶镕而成。”换言之,上海总商会最后能走到全力支持北伐军统一全国的地步,是因其“光荣的革命传统”使然。 1929年3月,虞洽卿等商会领袖再次赴南京向国民党“三大”请愿时,还发表宣言称:自昔日辛亥革命时,沪商鼎力援助粮饷无着的陈其美沪军都督府起,到近两年竭力筹款,认购债券,支持国民政府止,上海商界出资“综计金额,当在一万万以上,皆商会赞助革命、为党国驰驱之实据”。 可惜,如此声情并茂的慷慨陈词,并未能让以革命正统自居的“党国”新贵们,一动恻隐之心。 以人事论,“第一商会”确实汇集了那个时代上海滩乃至全中国最出色的一批商业精英,并为其中热心国事且富有策划、组织及动员等政治才干的积极分子,搭建了绝佳的表演舞台。 当然,用后来者的眼光看,上海总商会历届骨干里,也是各色人等,鱼龙混杂。 比如,最后一届上海总商会执行委员(1928年4月~1929年4月在任)中,不乏冯少山、虞洽卿、穆藕初、顾馨一(号称“粮食大王”)、黄楚九(号称“新药大王”、“娱乐业大王”,大世界游乐场创办人)、劳敬修(万国红十字会中国委员,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常务董事)等备受景仰的人物。也有晚节不保,人格和操守均备受争议的人物,如所谓“海上三老”:林康侯、闻兰亭及袁履登。 抗日战争期间,此“三老”归附汪伪政权。1942年,伪上海特别市商会成立时,袁任理事长,闻为监事长。汪伪政权成立“全国商业统制总会”,闻出任理事长,由林当秘书长,袁为理事。战后,三人均以汉奸罪被判入狱,了却残生。 读史至此,不免掩卷感叹世事之多变与人性之复杂,实在不是“革命”或“反动”这样简单粗暴的意识形态话语,可以一概而论。对于本应“在商言商”,却又“不能脱离政治”的商人们来说,尤其如此。
更多阅读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 细节决定成败的名言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思想决定一切,播种正面积极的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演讲稿 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二·四班的陈雅婷,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有人问:雪融化以后会变成什么?多数的大人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水”。但是有一个小孩却说,“变成春天”。小时候,我们没有一个人不对未来充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素材集锦(整理 细节决定成败的名言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素材集锦1、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
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读后感汇编
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读后感汇编前言《细节决定成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__《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你在为谁工作》看到这本书确实让我在心中为之一震:是啊,整日忙忙碌碌,忘记了起点,看不到终点,我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带着这个疑问,我如饥似渴般读完了这本书。看后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