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第三章 宏图再举(2003~2006年) 当人们为某一传统趋之若鹜,传统就将变成思维的陷阱;当人们在某一传统内自我陶醉,传统将成为思维的死结。 唯一的出路是,跳出传统,推陈出新,不破不立;唯一的出路是,否定之后再否定,把自身放置于新模式的风口浪尖,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新的机会。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新集人是如何鸿图再举,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的。 刘庄,是一场战役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一个伟大的复兴时代,也是一个人与物的和谐时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从某种程度上讲,刘庄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从荒原到煤矿,从村落到城市。对在刘庄亲自参加了会战的人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则是:梦里春秋总关情,矢志不渝报国魂。 那时刘庄很寂寞 刘谊上任,到2009年已跨越春秋十二载。新集人把这段最新鲜的历史,叫做第二次创业:一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入人心,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二是成功开发了刘庄煤矿,公司成功地整体上市,这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煤炭行业还是唯一的。 刘庄矿,地质储量15?6亿吨,煤质好,以高度的数字化、绿色化成为新集坐标。同时,刘庄矿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第一对数字化矿井。刘庄代表了新一代新集人的创业精神,它对于新集的意义,远非“更上一层楼”可以概括。
![第56节:宏图再举(2003~2006年)(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12387283280.jpeg)
不过,当年的刘庄,却是相当的寂寞。这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那时新集的总经理还是刘明善。 刘庄,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与凤台一样,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定名颍上县,迄今1400多年。这里曾孕育出“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当代则有学界大师常任侠、文坛大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郑守仁、陈国良等一代名流。如今,这里已经是有名的全国生态示范区、平原旅游县、煤电能源城。而“煤电能源城”的说法,正是语出新集。 新集进驻刘庄之前,没有人知道颍上县有个“古城乡”。中国这么大,历史悠久的地方太多了。因此,当时的刘庄算是寂寞的。 待字闺中,倘若真是天生丽质,自然酒香不怕巷子深。刘庄亦如此。 新集创业初期,刘明善就看准了刘庄的煤。不久,新集达到年产660万吨的规模,被人誉为“淮海大战”。刘明善却想着怎样把新集西部的刘庄并到新集,使东西连成一片煤海汪洋,这岂不快哉! 有人悄悄问刘明善:当年,你只希望在新集开一个30万吨的小煤矿就满足了,如今怎么胃口越来越大呢?刘明善笑而不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过,事情有些棘手,刘庄的管辖权,不在新集而在淮南矿务局。 然而,也许是新集人为国为民的精神感动了上苍,1996年春,在“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常委黄毅诚、迟海滨来新集视察,当时他们发现新集已无可开采的储备资源,而从国家能源政策及新集长足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需要巩固和发展新集的经验。于是两位全国人大常委积极协调、多方做工作;刘明善也当即向安徽省煤炭厅、省长回良玉递交了报告。报告由他亲自撰写,主要内容是:要运用新集经验,采用新集模式,发挥新集精神,用新集的人,加快开发淮南西部煤田。这是新集第二次创业的契机!新集人愿意给国家再贡献一个大煤田! 回良玉代表安徽省支持并回复了刘明善开发刘庄的报告:“新集是淮南经济的一个增长点,也是安徽的一个经济增长点,从这一点上讲,刘总,我得谢谢你。也支持你的报告要求。” 当年年底,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联合下发文件,根据中央和地方并举的原则,同意把刘庄划给新集。 刘庄的“盖头”,眼看就要揭开…… 1997:她叫新集四矿 刘庄煤矿最初被称作新集四矿。从一矿,到花家湖,再到八里塘,不到十年时间,新集四矿即将上马。刘明善宏图将展,内心喜悦。 金融时代下的矿业,是一种特殊的商业,资源是立身之本,有多大的根据地,才能有多远的纵深。刘明善身兼创业者与改革者双重身份。作为创业者,他尽可能为后继者打下更多的江山,即使暂时没有实力去打,也要努力指点江山;而作为改革者,他希望新集四矿能够进一步改革,比原来的三个煤矿更好、更先进、更强大。 1997年8月,与八年前开发一矿一样,刘明善带领一帮人马,壮志凌云地进驻了刘庄。 不一样的是,这次的人马不再只是“七八条汉子十几杆枪”,而是公司副总以上人员66人;进驻时逢盛夏、天气和煦,没有倒春寒的细雪飞舞、天寒地冻;而最不一样的是,没有当年村民那种不信任的目光,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早就平整好了道路等待新集人的到来。 当时刘谊也在现场,他仍然记得刘庄所在的大赵村,家家户户的乡亲们都涌到了村口。在一挂又一挂的鞭炮声中,老百姓把猪啊、羊啊送给了新集来的人。热闹的场面,在大赵村,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