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鼎革维新(1997~2002年)(7)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日本处处透着一股高水准的“平常态”,这种“平常态”无声无影,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企业和社会中。在东京,乘坐任何一个公共场所的电动扶梯,你都会发现,人们都自觉地站在右侧,把左侧让出来,以便有急事的人可以快速行走;而在大阪,则刚好相反,人们都自觉地站在左边,把右侧让出来。虽然城市不同,规矩不同,但没有人违反这些规矩或规则,这是让人深思的文化问题。

 第45节:鼎革维新(1997~2002年)(7)
  实际上“平常态”与“竞争态”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它的意义在于: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平常态,能超过他人或对手的竞争态的时候,就能轻而易举地取胜。反之,如果你的竞争态,还比不上他人的平常态时,就不可能有获胜的几率。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刘谊才觉得日本的这种“平常态”特质,是制度、规则培养出来的,也恰恰是新集需要学习的。他暗下决心,要提高新集的“平常态”水平,要把它融入新集的文化建设之中。

  刘谊还注意到,注重质量是日本企业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日本企业把产品和服务质量看做企业兴衰的生命线。松下公司就一再告诉员工“达到最好质量,公司才不会破产”,“百分之一的次品对于买者就是百分之百的次品”。

  日本企业管理很注重细节。他们认为一流的产品,不仅需要一流的技术,还需要一流的工作精神。许多企业的工作要求,正如一家公司的部长经常对他的员工所说的那样,“大家记住,我们的精神是:有一流的工作条件也好,没有一流的工作条件也好,都要创造一流的产品,努力,努力,再努力。”日本企业对员工要求的不仅是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就连行为举止、言谈话语,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很多企业还要求员工随身携带口香糖和梳子,以备与客人商谈时进行短暂的形象处理。

  ……

  在松下历史博物馆、在丰田汽车公司、在雀巢咖啡日本生产基地,刘谊观察着,思考着,不放过一个细节。他好奇心很强,喜欢时尚,喜欢研究商品价格。那时,1万日元兑换人民币400元,一台彩电只要5万日元,与国内价格相比非常便宜,当然,还有许多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时,刘谊就会自言自语:“怎么价格这么低?成本是一定要低于价格的,日本人是如何将成本控制到那么低的水准?”“怎么这么精致?”……看得出,刘谊是个有积累的年轻人。

  无疑,这次日本之行给刘谊打开了一扇窗,一扇观察之窗、一扇思考之窗。他对事物要求的标准在提升,他在勾勒如何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企业、提升自己的企业!

  刘谊“扛鼎”新集

  1998年对刘谊的人生来说确实有着非凡的意义。

  年初,获得“全国煤炭系统岗位能手”。

  2月,刘谊随团去日本企业考察和研修。以新集人的视角,去发现新集与日本世界级企业的差距。由此“变革管理,培养人才”的思路扎根于他的心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0978.html

更多阅读

第62节:宏图再举(2003~2006年)(7)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五年之间,他们签订了600多份各式各样的合同,涉及80多家单位的500多项工程。  在2001年,梁袁带领早期进驻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实现刘谊“新创精高”的指示,实现切实提高工期的目标

第56节:宏图再举(2003~2006年)(1)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第三章 宏图再举(2003~2006年)  当人们为某一传统趋之若鹜,传统就将变成思维的陷阱;当人们在某一传统内自我陶醉,传统将成为思维的死结。  唯一的出路是,跳出传统,推陈出新,不破不立;唯

第55节:鼎革维新(1997~2002年)(17)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事实证明,刘谊非常清楚这些规律。所以接手企业后,对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他要变“领导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和应该怎么干”。一步一步规范管

第54节:鼎革维新(1997~2002年)(16)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当时,他们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批投入、逐步推进”的原则,在公司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五个阶段的工作,即总体规划调研阶段、建设启动阶段、建设需求调研阶段、数据准备阶段

第53节:鼎革维新(1997~2002年)(15)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我没有这么多的雄心壮志,但是我想把一件事做好,在中国煤炭行业中探出一条新的路子,做出一点名堂。人们一想到煤炭就不自觉地会联系到低矮、压抑、粉尘,想到在巷道里工作恶劣的情况

声明:《第45节:鼎革维新(1997~2002年)(7)》为网友葩大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