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与王永庆的共同致富习惯



  巴菲特10岁读到一本书《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他天天读,1000招倒背如流。他也始终牢记作者的教导:行动,行动,再行动。捡高尔夫球,捡废纸,不断寻找各种赚钱办法,最终找到了送报这个最适合他的工作,在14岁时达成了人生的第一个财富目标:1000美元。

  小巴菲特的致富秘籍是什么呢?

  勤奋。所有成功的最根本一项是勤奋,没有勤奋,再聪明,再有天赋,都没有用。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巴菲特,每天早上五点钟天不亮就起床,去坐第一班公交车到威斯切特社区送邮报。如果他晚到了,好心的公交车司机会多等小家伙一会儿。他的公交月票卡编号总是001号,因为他总是第一个去买。下午放学后,再坐公交回家,骑上自行车,到春谷社区接着送晚星报。每天两趟,风雨无阻,一天要送500多份报纸。

  光体勤不行,还要脑勤,多用心。

 巴菲特与王永庆的共同致富习惯

  小巴菲特报纸越送越老练,生意也越做越精。送报时顺便推销日历,还会问人家有没有过期的杂志,他帮忙回收。当时二战期间纸张紧缺。有些人把旧杂志扔在楼梯拐角,巴菲特就拿走顺便义务做清洁。卖废纸之前巴菲特会一本本检查杂志上的标签,看什么时候订阅到期。然后记在一个本子上。这是摩科崔尔出版社雇他做推销员专门发的记事本。他一户户做好清楚的档案记录,一看哪一户订期快要结束了,就去敲门推销新杂志。推销出一份杂志,可比送一天报纸挣的钱多。

  在用心上,华人巨富王永庆比小巴菲特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永庆生于1917年,比巴菲特大13岁。小学毕业后家贫失学,15岁时跟着叔叔到嘉义县城闯荡,找到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打工。王永庆边干活边留心,白天看老板如何做生意,晚上关门后看老板如何记账算账,晚上躺上床就回想一天的事,回忆老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想想是什么意思,牢牢记在心里。过了短短半年就熟悉米店生意了

  1932年春节过后,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200元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由于本钱少,只能在最偏僻的地段租一间最小的房子。结果开业后根本没人来买米。王永庆不断琢磨,想出三招。

  一是提高质量。当时碾米技术落后,米里面都有很多糠、沙砾和小石头等杂物,米店不管,只能买回家后自已拣。王永庆却是先拣的干干净净再卖。

  二是送米上门。当时别的米店都不送米,王永庆看到有些年纪大的阿姨背不动,就主动送上门。一路上聊天,问问一家几口人,一次买三斗米大概能吃几天。倒米前他先把米缸擦干净,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在上面。估计过多少天能吃完,记在小本子上,到了日子就主动送米上门。

  三是可以赊账。当时很多人家都很穷,米店都不赊账,往往发了工资才能去买米。王永庆的米店可以赊账,先吃米,记下来发工资的日子,等发了工资一两天后再去要米钱。

  用了这三招,王永庆米店的口碑越来越好,最多一天可卖出一百多斗大米,从此开始成就巨富之路。

  勤劳才能致富,巴菲特如此,王永庆也是如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1182.html

更多阅读

巴菲特和盖茨 我所经历的巴菲特与盖茨慈善晚宴

随着巴菲特和盖茨抵达深圳,他们开始了不可避免的“被围观”之旅。有媒体同行争取到了深圳比亚迪招待晚宴的报道机会,在网站上开辟了专门页面,时时更新晚宴的每一个细节。于是,包括巴菲特给晚宴嘉宾带来了皇后雪糕、巴菲特弹吉他唱了两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亏损 比亚迪与巴菲特 谁是谁的靠山

从国内媒体高调报道巴菲特来看,许多人都将巴菲特的到来看做一件轰动性的大事件,因为不管是看好比亚迪的发展,还是要撤股,巴菲特的中国之行将对比亚迪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比亚迪隆重安排巴菲特的中国之行,比亚迪也是对巴菲特寄予了厚

巴菲特:美国资本主义的摇滚明星

从以下事实来看,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摇滚明星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粉丝”来到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Omaha),来倾听巴菲特在伯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股东大会上的演讲。巴菲特将这个活

股神巴菲特:最差的投资是持有现金

 日前,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参加了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的公开集会。他们回答了学生们关于美国经济体系、金融危机根源以及未来行业发展前景的提问。以下为问答摘要。   政府应该对那些金融机构CEO们“伸出更多的大棒” 

声明:《巴菲特与王永庆的共同致富习惯》为网友温澜潮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