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刘持金,今天呢我们接着聊一聊苹果公司的故事。上次我们提到乔布斯被迫离开了他所亲手创建的苹果公司,十年之后于1996年又被邀请回到了苹果公司。这次呢,苹果公司还花费了4亿美元收购了他离开苹果之后创办的next电脑公司。那么他回来之后所做的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重组董事会,说到董事会这个事情呢也特别有意思,为什么呢,直到苹果公司今天,苹果公司的董事会都没有董事长,什么意思呢?在七位董事里面,乔布斯也是董事兼CEO,但是没有董事长,也就是说在董事长缺位的情况下,乔布斯就变成了自然的董事长。这一点有意思,对于我们很多的中国企业来讲呢也许有些启发,当这个董事长跟CEO关系不太好处的时候,苹果公司也许就先不考虑董事长的位置的设置了。这还不说,他的这次回来,内部的员工还发现乔布斯有个重大的变化,第一次他离开的时候,应当讲说是年轻气盛,飞扬跋扈,这次呢,结了婚,生了孩子,对人的感觉,对人待物温存了许多。有一次乔布斯在接受《财富》杂志的时候他自己就说到,他说其实啊,在我今天40岁的这个年龄上有过孩子之后,感觉非常不一样了,我已经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由亲生父母所生,今天如果我再解聘一个苹果公司的员工,我都能想象得到这个员工回到家里面对妻子、面对孩子的时候那份情景,我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情用事过。可见,中国人讲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乔布斯也真的是到了不惑之年。
话说在这个时候啊,乔布斯虽然把苹果电脑扭亏为盈,从他进来,从1996年公司亏损10亿美元,到1998年公司能够盈利3.1亿美元,应当说业绩是不错的,但是乔布斯认识到,苹果电脑在整个个人电脑,在整个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上只有5%,他坚定的认为,要想突围,要想把苹果电脑做强做啊,就必须要在产品上寻求突围。突围的办法是什么呢?在2003年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举措,什么呢?推出一个跟电脑几乎不相关的产品,这个产品在英文中叫做iPod,也就是我们讲的音乐播放器。怎么说它跟电脑不相关呢,因为这个音乐播放器不需要安装在电脑上,也可以独立的去听音乐、听歌曲,非常有点像当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的Walkman那个卡式磁带机,或者后来的CDWalkman,放CD的随身听。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产品也不是完全跟电脑没有关系,这个iPod是可以连接到电脑上,从电脑上下载歌曲,电脑如果再连接到因特网上、互联网上,还可以从互联网上再下载歌曲。因此这个iPod,这个iPod对一个电脑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创新,为什么这样讲呢?是从一个电脑产品走上了一个数码娱乐产品的行业,应当说乔布斯迈出的这一步,应当说2001年乔布斯迈出的这一步是一个跨行业的一大步。
那么做的怎么样呢?短短几年之内,从2001年到2003年,乔布斯的iPod音乐播放器已经超过了日本索尼公司的Walkman或者日本索尼公司自己研发的MP3、MP4,到2008年底,也就是去年年底,iPod在全世界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70%了,即使在日本,索尼的本土市场,iPod也占领到了6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一名。那像索尼这样的长期设计、制造数码电子娱乐产品的公司,他的MP3、MP4的市场份额多少呢?说出来吓你一跳,连10%都不到,个位数字。在我们统计的图表中,索尼的市场份额几乎是忽略不计。显然,我们再一次的看到,从乔布斯的身上我们再一次的看到创新是他最闪亮的一点。
在今天全球的音乐播放器的市场上,iPod占到全世界市场的73%,就在日本索尼的总部所在地它也占到了60% 以上的市场份额,那么iPod的成功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iPod的设计精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乔布斯大胆地做了一个商业设计的创新,把这个iPod的音乐播放器跟互联网上的音乐商店做了一个对接,当你购买或者使用iPod的时候,你可以自由地从互联网上通过iPod的音乐商店下载音乐,下载歌曲,而且每一首歌,每一首音乐可以按每一首歌进行付钱,而不是像传统上到一个商店里要买一张CD,为十首歌、二十首歌付钱。iPod的成功再一次地体现了,再一次地证明了乔布斯是一个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企业家。
iPod的成功再一次地说明了乔布斯了一个善于创新、而且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其实创新啊是有代价的,为什么?如果我们回头看看,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上,苹果电脑也好,苹果公司也好,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上,苹果公司也经历了许许多多创新的失败,比如说当乔布斯还是飞黄腾达,当乔布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在1983年,他就试图去研发一种新的电脑,叫做lisa,而lisa这个名字呢很多人说是他女儿的名字,也就是说这一款电脑呢乔布斯是用自己女儿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个电脑有什么特点呢?它是全世界第一款电脑用了图形界面,就像我们今天你在使用电脑的时候看到图形界面,而不是在敲录数字,通过键盘,是图形界面。第二个特点,这个lisa电脑是全世界的电脑使用了鼠标器,但这台电脑乔布斯当时的定价要9998美元,也就是讲1万美元,如果用今天的价值折算回来的话,相当于2万美金买一台雷撒电脑。
但是市场证明这个设计是失败的,所以雷撒电脑半路就流产了。还有一款,与今天的很多,大家手上拿着的智能手机很相似,比如说,还有一款,与今天许多人使用的智能手机很相似的,叫做PDA,牛顿PDA.怎么叫牛顿PDA,这也是赫赫有名的在苹果公司历史上的一款创新的产品,这款产品在公司大概待了五年半,但始终从销售还是利润上都没为公司做出多少的贡献,但要说技术的创新和领先性,那这个当年的牛顿这个PDA,这个个人掌上电脑,那绝对是领先的。比如说,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这个牛顿掌上电脑就试图要,可以收发邮件,可以登陆互联网,可以存上你的名片,可以打电脑,有很多复杂的功能,但是实际上牛顿在1996年已经证明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产品。到1997年,乔布斯回到,在1997年的时候,乔布斯了毅然而然地决定砍掉牛顿,停止这个创新的产品,停止这款产品。
1998年推出的iMac电脑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但是细算下来也区区只有个人电脑市场的5%的份额,其实这么成功的电脑为什么这个市场的份额仍就这么小呢?这后面有一个非常深层次的问题,这个深层次的问题呢也揭示出苹果电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硬伤,是什么硬伤呢?在苹果电脑发展的早期,无论是乔布斯还是它的当时的创办人沃兹先生,还是到后来的斯卡利总裁,他们呢都一致地认为应当把核心的技术,比如说苹果电脑的硬件的组织架构,还有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软件部分都保留在公司的内部,也就是说成为独家拥有的专利基础。但是就是在80年代初期,从1983年到1986年这段时间,蓝色巨人IBM做出了一个与之相反的决定,就是把当时的个人电脑,IBM系统下的个人电脑,它的硬件的体系的架构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架构,可以允许产业链里面的零部件供应商或者是下游的装配商,能够去采纳或者学习,甚至是复制来生产他们自己品牌的电脑。另外一个决策是,他们把核心的运营的核心的操作系统的软件授权给外部的公司,比如说微软公司来开发,那么这个软件来开发。那么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技术架构和苹果公司所谓的封闭的独家拥有的架构,最后所形成的市场的格局是完全不一样,大家可以想像的到,有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和新兴的电脑厂家可以拿到IBM的公开的,可以去,可以从市场上公开地、合法地拿到IBMPC架构的资料,去设计、生产自己的电脑,但是全世界却只有苹果电脑自己一家在设计、研发、生产自己所谓的高科技的苹果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