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SARS,人们也许不会知道尹卫东。
正是这位身为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民营企业家,于国家危难之时主动请缨,在短短6个月内,率众研制出人们翘首以待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
有人不禁要问,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靠什么担此国家重任?
尹卫东,或是北京科兴的成长过程,有着自己的杀手锏———厚积薄发。
从1984年分离出第一株甲肝病毒TZ84,到开发出国内第一个甲肝酶联免疫诊断试剂,从1999年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到2002年该疫苗上市,每一步都是在积累元气,蓄势待发。直到SARS袭来,尹卫东一鸣惊人。
此刻,跟记者笑谈往昔的尹卫东已然“榜上有名”,一旦出现新的传染病疫情,他和他的公司将立刻披甲上阵。
杀手锏一:一招鲜,吃遍天
尹卫东从未想到过像今天这样“发达”。
追源溯流,从动手搜集大便样本,到研究甲肝病原体,这完全出自一个防疫站医生的良知,而动力则来自现实。那时的中国,甲肝就像幽灵一样在人间传播,病人受尽折磨。“当时根本没有可供预防的疫苗,我有一种迫切想研制出疫苗的冲动。”
1984年,他成功分离出第一株甲肝病毒TZ84,“这为日后的‘疫苗事业’埋下了一颗种子”。1986年,借唐山市科委8万元研究经费的支持,尹卫东和伙伴们研制出了第一个甲肝诊断试剂。
“其实,搞疫苗是需要勇气的。”一般而言,从发现病原体到发现病理机制,再到找对抗原、诱发抗体,到最后生产疫苗,整个过程需要10年;此外,疫苗是给健康人使用的特殊产品,对安全性、有效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国外,一个疫苗研究周期的投入通常需要5—10亿美元。
尹卫东手里的资金有限,诊断试剂的销售量也不大,做疫苗的宏伟计划只能搁浅。这期间,他也尝试着搞过艾滋病诊断试剂、丙肝诊断试剂,但都以失败告终。他意识到,自己手里掌握着珍贵的甲肝病原体,把甲肝疫苗做出来才是正路。
然而,真正促使他加速研究进程的是1988年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海市暴发甲肝大流行,当年春天由于食用被污染的毛蚶,又缺乏有效的疫苗干预,约有30余万人患病,医院人满为患,造成大面积停工、停业、停学,成为震惊中外的近代传染病史上的大事。
尹卫东坐不住了,他发誓要把甲肝灭活疫苗搞出来。1993年,尹卫东用技术入股,与外商合作成立了唐山怡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始为甲肝疫苗的研发积累技术和人才。
1999年,甲肝灭活疫苗终于研制成功。此时的尹卫东感觉自己能为国家做点事儿了。2001年他与北大未名集团合作成立了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02年甲肝灭活疫苗成功上市,使中国的甲肝灭活疫苗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历史。
有人羡慕尹卫东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在他看来,资本之所以流向他,是因为掌握了那看似微小却异常珍贵的TZ84病毒株。这正所谓“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创新吃的就是“一招鲜”。但是仅仅甲肝疫苗一个产品并不能完成“为人类消除疾病提供疫苗”的使命。于是北京科兴将目光瞄向了甲乙肝联合疫苗和流感裂解疫苗的研发。
杀手锏二:一步险,天地宽
2003年,SARS疫情大暴发。尹卫东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和人民正面临着一场灾难,自己作为疫苗领域的专家,应立即站出来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他开始联合各方力量,主攻SARS疫苗研制。
北京科兴选择“跟进”,实际上是走了一步险棋———他们暂停了甲乙肝联合疫苗的生产申请和流感裂解疫苗的临床研究,背着前一年亏损的财务压力,仅靠着甲肝灭活疫苗的销售,坚持SARS灭活疫苗的研究。
作为项目组中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北京科兴多年来积累的疫苗研究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灭活疫苗生产平台,包括细胞培养、病毒灭活、提纯、质量检定等,我们把这个平台拿出来,为SARS疫苗研究提供支持。”
2004年12月5日,对世界上首先报告SARS病例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由北京科兴自主研制的SARS疫苗Ⅰ期临床研究揭幕。这标志着中国在控制SARS疫情、保证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而这时距立项不到18个月。
SARS疫苗的研究,从决策、申请、批准到最后完成,北京科兴探索出了一条应对新型传染病暴发时疫苗应急研发的成功之路———调动自身技术和人才储备,寻求国家政策支持,整合资源协同攻关。这为以后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但是当SARS疫情全面消失后,疫苗也随之封存,所有投入颗粒无收。
有人说,这不是白忙活了吗?尹卫东则对记者说:“从商业角度来讲,SARS疫苗的研制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因为企业最终并没有获利。但是疫苗是一种无法用经济指标衡量的特殊产品。当公众面临生命安全威胁时,必须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企业家与政府站在一起。”
2004年1月,东南亚出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尹卫东预测,禽流感很可能会演变成威胁人类安全的流感大流行。于是,在中国还没有发生人感染病例的情况下,他再一次主动、及时地启动了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誓将“险棋”一走到底。
杀手锏三:一杆旗,半壁山
人用禽流感疫苗Ⅰ期临床研究结果论文于2006年9月7日在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发表,标志着中国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究结果获得全球认同。北京科兴再一次证明———在全球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面前,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而截止到2007年6月底,北京科兴的甲肝灭活疫苗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超过840万支,在甲肝灭活疫苗国内市场上占有率排名第一,为中国13亿人口特别是每年约1600万新生儿提供了真正安全、高效、无污染、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甲肝预防制品。目前公司正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并积极参与到世界卫生组织改善发展中国家流行病预防的工作中。
北京科兴以“让中国儿童使用国际品质的疫苗,让世界儿童使用中国生产的疫苗”为奋斗目标,正是在这杆大旗的召唤下,北京科兴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疫苗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组建了一支优秀的销售团队,采用先进技术不断开发新型疫苗,并对传统疫苗进行技术改造,最终成就了北京科兴的半壁江山,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如今,北京科兴已经成长为一家在国内外颇具声誉的疫苗研发与生产企业,具备了产品研发的国际化和产品质量的国际化,它以昂扬的姿态跨上国际舞台,与一些国际机构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在美国证券交易所挂牌已近三年、市值1.1亿美元的北京科兴,正与国际疫苗巨头一道,在同一个市场和规则内参与更为波澜壮阔的全球化竞争。
“把国家需求和公众需求放在第一位,创新才有原动力。”爱冒险的尹卫东笑着送别记者,“当然,冒险要建立在有所积累的自信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