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一个知识分子的联想梦(一)



  解说:1982年,中国到了改革开放的初期。这一年的北京城里流行一部影片《人到中年》。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引起了全社会强烈反响。那个时候出现了一句话叫研究导弹原子弹的不如在街头卖茶叶蛋的,叫脑体倒挂。在当时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勇敢的下海,为自己夺得了独立自由的创业空间,今天我们这一集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先知先觉者。

  片花

  解说:他的情绪含而不露

 柳传志:一个知识分子的联想梦(一)

  他

  是孤独的

  而在三十年的中国商业史中

  他无疑成为了中国商业的标杆   偶像

  成为了中国IT龙头的缔造者

  他卓越的商业才能让无数企业家顶礼膜拜

  他     就是当今被尊称为中国企业教父的柳传志

  解说:1971年,在北京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东面围墙内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居民小区。这里原本是计算机所的自行车棚,但是由于住房的极度紧张,一些急红了眼的人,把自行车赶了出去,用泥巴和木板把这里分割并开始在这里安居乐业。一天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他同样年轻的妻子,兴冲冲地搬到这里。一个12平米的车棚阁子,却足以让这对年轻夫妇快乐不已。他们一起在四周墙壁上糊报纸,在顶棚架上竹席,看着简陋的小屋,心里却真的有了一个可以安定下来的家。那个年轻人就是柳传志。

  柳传志: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真的是从改革开放那时候开始起,最起码那个知识分子的研究所的技术人员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提高,我们开始涨工资了/这个住的房子一家人四五口人住在一个十二平米的一个自行车棚里边,而且大家都是这样,多少年都没动过了。

  解说:柳传志出生在上海,他的祖父从钱庄的小职员,兢兢业业地干到了经理,稍微有点积蓄就把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送去上学。后来柳谷书考上了当时上海中国银行的一个职位。从此他的大半生没有离开过金融圈,最后成为我们国家在香港创办中国专利代理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柳传志的母亲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有着柔顺刚毅的性格,而柳传志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坚韧和务实的家庭中成长着。1961年柳传志高中毕业了,成为学校里面唯一 一个通过飞行员素质考试的学生。非常不容易,眼看着从小的梦想就要变成现实,但是就当柳传志开始幻想他能够遨游天空的时候,政治审查却查出了他有个亲戚是右派,他的梦想就此擦肩而过。那天晚上他的父亲把很沮丧的柳传志叫到了身边。

  柳传志:这个谈话是让我这个印象非常深刻,他就跟说,他说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做个正直的人,那就是我的好孩子。这话对我后来一生中都有很大的影响。

  解说:少年柳传志并不是那种喜欢沉默的孩子,他品格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国家大事的兴趣,他对政治的热情似乎与生俱来,在走过了十几年的人生道路之后,他用自己的双眼审视着家人和社会的遭遇及变化,也不断地总结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自己18岁那年,柳传志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他开始学习妥协,学习涵养,学习很专著地倾听别人说话,他下定决心苦练工农感情,而其中的一个行动就是去掏粪。

  柳传志:那年呢这个时传祥,你知道这人吗?一个著名的掏粪工人,受到了刘少奇的接见,这个事迹传播开以后呢,后来我就回北京以后,组织几个北京的同学一个班的,干脆就到掏粪队里,当时并不觉得是为了表现,真的也是觉得我是不是工农感情差,在当时还是真的是决心要改造自己的,这样的话就去掏粪去了。

  解说:1968年英特尔公司在太平洋另一边成立。这一年柳传志走出校园,在成都的研究所没待几个月,就响应知识分子到农村去生存的号令,奔赴了广阔天地。在辗转了半个中国之后,1970年4月,未来的中国电脑之王,在经过了八年的颠沛流离,回到了北京。这时候他带回的是几件破旧的衣服和一副千锤百炼的意志。此时,眼睁睁的看着当时世界上已经开始了计算机的商业用途开发,柳传志也准备着要在中国计算机的领域上干出一点名堂。

  柳传志:那个年代的人呢,很难有作为,像我这样想法的人可能也是很少数的,大多数的人评职称嘛,那就争吧,争工资,就评吧,然后想法解决房子问题吧,大多数人可能就进到这个里边去了,而我还是容易想目的,我们到底做了什么?我们在这个工作中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做?

  解说:1978年美国的两个没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在一间简陋的车库里,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而柳传志已经32岁,不仅一事无成,甚至连该干什么还没想明白。

  柳传志:我记得大概在78、79年什么时候,我曾经在人民日报上看过一篇文章,是讲怎么养牛的,让我看了以后兴奋不已。因为在咱们国家日民日报上从来登的都是及其重要的头等大事,就是有关政治的事,怎么还会讲起养牛的实行呢?说明可能国家真的要风向要变了。要做这些务实的事了,这些都给了我们这个非常这个振奋的这种感觉。

  解说:敏感的柳传志微微感到一丝清凉的风向他吹来。他在动用所有的感觉器官猜想着这微风之后的天气。然而这时候计算机所水平还停留在以军事为目的的大型计算机的研制中。十年的与世隔绝让他们对世界上的计算机商业化的发展一无所知。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技术人员才接触到,少的可怜的国外技术资料。这让他们重新焕发了激情,重新努力地投身多工作中去,但计算机所里依然没有人想过,计算机的商业用途。

  柳传志:人们都非常想好好工作了。我自己也是一样的,非常愿意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但是又让我产生新的苦闷的实行就是不停地做出来科研成果,当时我们是做计算机的,做出这个大型的在国内认为是最先进的机器以后呢,就是放在那儿然后又做下一个。而那个机器本身既形不成产品,也不能很好的应用技然后就忙着写论文了,然后评职称了等等。

  柳传志:所以有这么两次以后,就又让产生新的想法。说我们这个到底是做什么,

  科学的春天给了知识分子好的生存环境,虽然我们也勤劳的终日在中国科学院里搞技术研究,但我们到底又为国民经济做了什么贡献呢?我又一次的陷入了迷茫之中——柳传志

  解说:这段时间柳传志的情绪非常不好,他不在乎生活的贫苦,但不能允许自己虚度光阴,这么多年来成千上万的人把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倾注在那些大型计算机上,却一台也没有能够卖出去。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柳传志:我是因为在1981、82年以后,阅读了国际上的技术资料以后,认为我所做的技术工作本身,做不出来什么太大事情。跟国外的差距也很大,所以我就是想努力跳开这个研究所,后来科学院这个干部局要人,这个要的单位又恰恰是叫领导干部处,是专门这个来配班子的这个所,这个所长大概没有法拦了,所以哪要我,我就要蹦出去,以后再说,当时在那种情况下我就蹦出去了。

  解说:然而柳传志在这份令人羡慕的岗位上,没干多长时间,一个消息又让他不安分起来。

  柳传志:在那里其实实际工作也不到一年,这时候中关村这边科学院科技改革已经开始研究所办企业了。那才是我想去的地方,所以又从那儿赶紧往回蹦,蹦回到计算机所里边办企业。解说:这时候的中关村已经悄然兴起了几家企业,但是他们的主要业务都围绕着计算机展开。

  柳传志:我大概也是1984年初就开始,这些公司本身做什么呢?基本上都是围绕计算机转的,他们叫不同的名字,但是公司里的一些骨干人员都是跟科学院特别是跟我们计算所是有关的,他们在那儿想法倒腾批文,进出口机器,或者给人家组装机器等等。那个收入相当丰厚,这样的话我们所里边的一个中专学历的同事到那儿工作的话,工资奖金会几倍的高于在研究所的同事,这样的话计算所就会军心不稳了。

  柳传志:这时候我们的所长,就受到很大的压力,于是也适应科学院的要求,想所里头办一个带点这种官方色彩的公司,能不能将来真的挣了利润以后,能够补贴所里人的奖金什么的,让军心稳定下来,这个可能是所长当时的一个,主要的想法。

  解说:那时候的中关村已经有很多人捞到钱了,稍有专业知识的人就有可能在客户的无知当中,去获得利润。这让计算机所里的中国计算机权威们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住在车棚里无论怎样也算是科研人员,到了中关村去自己算什么呢?于是很多人就在这两种想法当中,摇来摆去,终于听说自己的计算机所也要办公司了,心里面更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柳传志:大多数的科技人员是不愿意,像我这样很愿意办的。

  解说:所领导凭着对柳传志的了解,任命了他和另外两位同事,开始公司的筹备工作。中科院计算机所又把旁边传达室的两间房子腾出来给了他们,柳传志被任命为公司的副总经理,由三个人组成的公司班子开始运行。而领导给柳传志的公司启动资金仅仅是20万元。

  柳传志:两台半的电脑钱。

  柳传志:当时呢,就是给了我们二十万块钱,就二十万块钱今天听起来也不算少,因为二十万按照今天的物价比,应该是十倍二十倍,其实我这儿不同,我开的什么公司呢?本来希望开的是一个跟计算机IT行业有关的公司,当时的电脑可是要七八万块钱一台,那比今天的贵多了,那这个公司不是卖猪肉,所以这个情况是不一样的。

  解说:新公司成立后,柳传志等人首先面临的就是用人问题。当时的科技人员普遍都不愿意当企业家,大家都觉得在象牙塔里不被风吹不晒太阳,国家养着还可以活,于是谁也不愿意担当这个风险。

  柳传志:这个像家里养的鸡,那到时侯一撒是有食的,这个撒出去的鸡呢,就自己去找食吃了。而我们这个撒出去的这个鸡有什么不同呢?自己找食,生下来的这个蛋国家还是要拣走的,那些就是生的蛋就归自己了。

  解说:当时柳传志千辛万苦的贴告示最终招了11个人,可大多又患得患失,又逐渐的离开了。就这样,最早形成的公司三驾马车,其中两个也回到了所里,于是柳传志再一次被推到了前台,独自面对机会和挑战。

  字幕 配音:

  我自己是坚决的愿意走这条路,但是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却不容易。大多数的科技专员是不愿意参与的,但总要坚持,总会有希望——柳传志

  柳传志:我后来这个陆续跟所里提出了要求,就是给了我们三个自主权,一个呢,就是人事权,人事权就是所里拨来敢于我们的任命,比如也不会往我们所里塞人,这个有我们自己决定,第二个呢,就是财务支配权,当时这个公司呢,这个就是说,按照这个所里的等级是应该拿多少多少工资,但是我们也说清楚,只要我们交了税,给所里上交了利润,我们内部的这个奖金支配方式所里不要干预。第三一个呢,就是经营决策权希望所里不要干预。

  解说:公司终于在柳传志的努力下,维持了下来,但眼睁睁的看着跟随自己创业的战友没有工资,没有任何生活保障,柳传志心如刀割。于是,在想不到任何办法的情况下,柳传志只得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了一些旱冰鞋、电子表、录影带,在计算机所门口出售。而就在苦闷和彷徨之中,柳传志遇上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柳传志:我在这个研究室里呢又一项技术,叫联想汉字系统。当时的计算机PC机只是英文的,没有中文的,把我们这个系统这里边有硬件和软件加上去以后就开始有汉字了。而还有一个特点叫联想功联想功能的意思就是,今天看来很简单,你输一个中,后边跟着中国、中央那是我们发明的。就把这个系统如果作为一个产品生产出来的话,这肯定就能赚钱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1684.html

更多阅读

柳传志:奔日子的人

     七岁的柳青曾经问过柳传志这样一个问题:爸爸,你是想做大树,还是小草?柳传志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做大树,而且,只做大树。  柳传志也常说人大概分两种,一种是过日子的人,一种是奔日子的人。他希望自己是奔日子的人。“奔日子的人,到

已见分晓 柳传志:联想的未来前景 一年后见分晓

“我出来无非还是给CEO做后勤部长,是制片人的角色,主要导演还是年轻人。”在上周五举行的“创业未来中国行”上海杨浦论坛上,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发表演讲,总结联想在几年来的得与失,并就收购IBM、重新出山、联想业绩的未来等焦点

“联想教父”柳传志:创业传奇全解析

人物点击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苏镇江市。联想公司总裁、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

柳传志:做个好总裁的四大要诀

柳传志如何面对环境强加给他的委屈?柳传志如何杜绝企业里的宗派?柳传志如何化解决策层的分歧?柳传志如何选拔优秀的接班人?人们都认为联想成功了,柳传志成功了,但柳传志到底成功在何处?恐怕就不是尽人皆知了。有一点是肯定的,柳传志的经验

声明:《柳传志:一个知识分子的联想梦(一)》为网友浴池躁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