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4)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忘记过去

  10年前的我幸福吗?第一次与丈夫相见时,彼此的第一印象是?年轻时的我算得上勤奋吗?

  读者不妨思考一下,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能否给出一个正确答案呢?如果有一块硬盘,能够将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一切,甚至是每一刻的情感波动,全部都记录下来,那么,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而言,就不再是问题,因为我们只要按下回放键一切就都OK了。但事实上,我们的大脑以及国家档案中心,都无法将过去的资料完整储存下来,所以回忆过去也绝不仅仅像按下回放键那么简单,可以说它就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

  过去并不存在,只有现在才会显现出很多事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现在的自己"。诸如现在的工作、现在的约会对象、现在的伴侣、现在的政治态度、现在的兴趣、现在的能力、现在的幸福度等等,这些信息都是我们过去无法把握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仍会错误地认为,现在的样子早在过去就已经存在。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马可思带领研究团队,在1973年与1982年,以898名中年父母及其子女1135人为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首次调查的1973年,子女们的平均年龄为25岁而父母们的年龄是54岁。过了9年后,马可思教授再次进行了跟踪调查。此时,子女们的平均年龄已增长到34岁,而父母们则是63岁左右。在这次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依旧针对"社会保障制度"、"优待少数民族政策"、"对于贩毒、运毒、吸毒的惩处"、"在政治上是属于保守派还是自由派"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提问,并要求参与者尽量回忆自己在1973年对此是如何做出回答的。

  此研究的重点有两项。其一,考证1973年的实际答案与1982年回忆的1973年答案之间的相似性(图中A)。研究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度为0.39~0.44(相似关系度以-1~1之间的数值来计算,越接近1表示二者越相似,相反,越接近-1则表示二者的差别越大)。透过这一实验我们便可看出,实验参与者9年前与9年后所持有的态度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重点二为(图中B),查验现在(即1982年)所持有的观点,与回忆中1973年的观点之间存在多少相似性。

 第18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4)
  分析得出,此二者间相似关系度为0.56~0.7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参与者1982年所持有的观点,与回忆中1973年的观点颇80 为相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1937.html

更多阅读

第18节:女人的幸福女人定(18)

系列专题:《自由是幸福真意:女人的幸福女人定》  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事是我们这些处在“成熟年龄”(40岁、50岁、60岁或70岁)的人所无权要求的了:我们可以折腾胡闹,也可以志向远大;可以登山,环游世界,也可以重新开始一种新的职业,或者重新

第18节:做梦的第一道关口(1)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2 做梦的第一道关口  在正式进入做梦的课程之前,唐望以渐进的方式先讨论第二注意力:一开始时它只像是一种奇闻,缺少实际的可能;然后它变成只能被感觉,像是一种刺激;最后它进展成一种存在

第18节:经济学的作用:让人更快乐(7)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第二层次是安全上的需要。不愁吃喝了,就在乎安全了。平安是福,我们总是祝人平安。  第三层次是感情上的需要,包括友爱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人是感情动物,人人都需要友谊和忠诚,希望得到爱,这在小孩

第18节:幸福的方法(7)

系列专题:《人生成败分水岭:神奇的情智管理》  从佛教的角度而言,幸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幸福人生的获得,需要多行善事,广种福田。凡事讲求分寸,绝不过多强求。因为,幸福的本源是各种不幸之因,也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 

第20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6)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皈依某种宗教时,相同的心理机制也会产生作用。例如,基督教徒总是会说自己在信奉上帝以前,甚至连一只虫子都不如,并且坚信皈依以后,自己已经脱胎换骨获得了新生。就是这样,  人们为了

声明:《第18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4)》为网友捕梦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