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6)

 第11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6)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例如,某人某日清晨突然发现洗发精已经用尽,无奈之下他只能以香皂代之,随后便匆匆赶往公司上班。这种情况下,虽然公司没有任何一位同事察觉到此事,但他却自己发牢骚说"badhairday",即典型的不打自招。事实上,别人根本不会关心你用的是洗发精,还是香皂,甚至不会关心你洗没洗头,但这一天,你总会觉得别人一直在盯着你的头发看,并因此妄断--他们一定会发现我用香皂代替洗发精的事情。那么,这种情况仅限于头发问题吗?

  每日上班,上班族最大的烦恼就是--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呢?虽然衣柜中挂满了各式衣物,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没有一件衣服是能够穿得出去的,在人前时,他们会一直为此感到非常的难为情。在他们看来,连续数日都穿同一件衣服,别人一定会看出来,一定会因此而笑话自己,所以刚一下班,他们就会跑到百货公司去购买衣物。但难道这就是长久之计吗?虽然衣柜中衣物满满,可一到早上就又会觉得无衣可穿,又会跑去买衣服。同样,鞋、手提包等装饰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种错觉属于一种心理现象,其名为"照明效果(spotlighteffect)"。我们知道,话剧舞台上的主角,自头到脚总是会被各种照明灯照射着。圆圆的灯光会随着主角的步伐移动,观众因此才能看清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乃至瞬间的感情流露。此时此刻,演员的着装、口中的台词、动作表情,都会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常受照明灯环绕的明星,身边总是会有形象设计师如影随形,悉心为明星打造形象。我想,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此吧。

  不过,现实中的我们并不是话剧舞台上的主角,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己与明星一样,生活在各种灯光的照射之下,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目光会过度地敏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康奈尔大学教授--托马斯·季洛维齐的实验,它会告诉我们"照明效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不知道40岁以上的读者,是否还记得美国歌手巴瑞·曼尼洛,我估计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他与奥莉薇亚·纽顿强同唱的"Thiscan‘tbereal"。巴瑞·曼尼洛虽然未曾受到音乐评论家们的好评,但他却创下了"唱片全球狂售7000万张"的傲人记录。后来,他又为几个电视广告创作了一些音乐,并且偶尔也会亲自参加演唱活动,但他却一直没有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在当时的大学生看来,身穿印有 曼尼洛头像的T恤,简直就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1944.html

更多阅读

第14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9)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描述他人时,我们倾向于针对对方性格、信念这种内在因素,去做说明;但轮到自己时,我们就会使用情境因素来解释自身行为。[7]例如,"你"没有守约,就是因为你没有责任感,但"我"迟到则是因为塞车

第13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8)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普遍认为,自己了解对方的用时,一定会少于对方了解自己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就是说,站在"我"的立场上看,别人是一个"单纯的存在"、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的;而"我",则是一

第12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7)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季洛维奇教授在实验中,要求一名学生身穿印有曼尼洛头像的T恤,进入有4-6名学生在做实验的实验室。在此停留片刻以后,教授让这名学生猜测,他在实验室见过的几名学生中,有几人会注意到他

第10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5)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2)这个词能表现出乔治·布什总统的品行吗?  3)这个词是大写的吗?  4)这个词是Rude(粗野的、粗鲁的、无礼的)的同义词吗?  如果你表示同意,就按"P",如果不同

第9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4)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映射形象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因此在评价他人时,往往会将自身形象映射到他人身上。[3]例如,有些人在评价他人时,习惯于用"聪明"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无论遇到

声明:《第11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6)》为网友屁股大坐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