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1)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战败国一败涂地,英法“杀敌一万,折兵八千”,共有近两千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同时,奥匈帝国被肢解,英法等国也元气大伤。以两千万生命作为代价,再加上人类多年辛苦创造的财富的灰飞烟灭,这样的战争不能不说是一场昂贵得无法估价的战争。货币被银行家视若珍宝,但被战争狂热的发动者与参与者视如草芥,为了赢得战争,他们愿意清空国库甚至不惜贷款。

  打仗就要花钱,打大仗就要花大钱,动用的货币就越多。

  当一个国家宣布参战时,就意味着它跨入大把花钱的岁月。枪支弹药、粮食、棉衣棉被等庞大的军需像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足以把一个国库充盈的政府拖垮。在马恩河战役中,协约国一天就消耗了20万发炮弹。

  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信誓旦旦地宣布进入竞技场时,也并不是那么财气十足。俄国枢密院大臣就曾向沙皇进谏,“作战的花费无疑将超出我国的有限财力所能负担的。我国势必需要向盟邦及中立国借贷,不过代价不菲。如果战争结果对我国不利,则战败的经济后果将难以估量,全国的经济将陷于全面瘫痪。即使战争取得了胜利,对我国的财政也极为不利,德国一败涂地后将无力赔偿我国的军费;而和约将受制于英国的利益,不会给德国经济充分复苏来偿还我们债务的机会,甚至在战争结束很久以后也不可能。”

 第13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1)
  但即使一贫如洗,为了利益,没有国家愿意退缩,他们“仗一定要打,借钱也要打”。不过,如何为一战付账,这是每个参与的国家都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1939年11月,凯恩斯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称,在如何支付战争开支方面,英国给予人民的是纳税依据,法国给的是长期公债券,德国给的是货币。一战一拖就是四年,参战国不但会国库空虚,本土银行也会江郎才尽,各国政府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中,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筹措的资金只有一半靠征税,为了英国的利益,本国的富人也愿意纳税,因而英国的财政大臣在战争爆发时一再提高纳税税率。同时,英国为了融资,以对英国国民持有美国国债的利息收入征税的方式,“逼迫”英国公民将美国债权低价抛出,英国银行里的债券堆积如山。随后,英国政府又让摩根公司作为债券承销商在美国抛售,美国的投资者趁机抄底,大量买进本国债权,英国政府也变现30亿美元。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向美国银行大量借贷,从债权国摇身一变成为债务国。到1918年11月停战时,继续为战时的物资采购和进口供应品所提供的贷款,使英国政府对美国政府的战争债务达到41亿美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2058.html

更多阅读

第21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9)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没有谁比英国更对1929年的经济崩溃捶胸顿足。金本位制崩溃,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度,英镑再也找不到恢复绝对强势地位的机会,它标志着英镑作为世界的主要货币,开始走向衰落。  经济大萧条最

第20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8)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1929年9月,由于法兰西银行突然从伦敦提走黄金,英国不得不收缩银根。同时,英国可能与黄金脱钩的谣言四起,“高处不胜寒”的股票市场不可能对于这一痛苦的信号无动于衷。  到1929年10月23日

第19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7)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英国以金本位制度为撒手锏拖延时代末日的来临,时刻提防任何威胁英镑领袖地位的不利因素。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再次打破了英国的如意算盘。  1929年,世界经济刚刚从一战

第18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6)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其实,早在1918年1月,战争结局尚未明朗时,英国政府就任命战后货币与外汇委员会由英格兰银行行长孔立夫领导,制定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兑1盎司0?917纯度黄金的旧汇率,以恢复英镑同黄金的可兑换

第17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5)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政府,公民和居民同时出现赤字,这在宏观经济学上是整个国家体系即将崩溃的信号,德国政府被逼到绝路,只得采取饮鸩止渴的自救方式——增发纸币。为了给不满的工人增发工资,政府不得不增发钞票

声明:《第13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1)》为网友看清所以看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