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8)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经过19世纪上半叶的长期试验,英格兰银行不断在国际储备中“摸着石头过河”,并深谙一套独特的货币学理论。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一家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英格兰银行在英国银行中变得“一行独大”。

  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即在其他银行出现困难时提供资金,英格兰银行变成“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由此诞生,英镑也“子因母贵”,在世界货币中更具话语权。

  有了英格兰银行这个保护神,英国的金融和经济体系也更为稳定。因为一旦发生经济危机,英国政府可以以英格兰银行为平台,向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伸出援助之手,提供最后的救赎。这就等于为英国的金融体系构建了一道防火墙,降低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几率,也增加了英镑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权威与安全性,有利于促进更多的货币向英镑靠拢。

  一战前,唯一能够与伦敦金融中心相提并论的是巴黎金融中心,一位名为薛瓦利埃·西格尔的作者在1818年还曾这样说过,“在过去的20年里,巴黎已成为欧洲银行业务的主要中心,而伦敦并不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城市……英国的多数交易是在巴黎进行的。”

 第10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8)
  然而,普法战争改变了这一切,它把任何竞争机会一扫而光,留下的是伦敦的独孤求败,牢牢掌控资本输出的垄断大权。普法战争让法兰西银行脱离了金本位制度,法国失去了最后一个争夺“法郎时代”的机会。巴杰特在《伦巴第人街》中就提到:“可是所有大的社团都有付大笔现金的不时之需,因而总得在某一个地方存有这样大笔的现金。早先欧洲有两个这样的库存,一是法兰西银行,一是英格兰银行。但是自法兰西银行停止兑付货币后,该行作为铸币存在的作用也就宣告结束了……由此,伦敦成为欧洲独一无二的汇兑交易场所,而不再是早先的二者之一。这一领先地位伦敦很可能居而不让,因为这是自然的领导地位。”无可争议的公共信用,稳健的货币体系,稳定汇率的金本位制度,伦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高效率金融市场,再加上英国是世界政治经济大国,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英镑不可能不受世界的欢迎。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晕轮效应开始显现,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对很多国家的货币制度施加影响,葡萄牙、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先后效仿英国的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体系最终形成,英镑在纷纭的世界货币中称霸,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之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2061.html

更多阅读

第21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9)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没有谁比英国更对1929年的经济崩溃捶胸顿足。金本位制崩溃,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度,英镑再也找不到恢复绝对强势地位的机会,它标志着英镑作为世界的主要货币,开始走向衰落。  经济大萧条最

第20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8)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1929年9月,由于法兰西银行突然从伦敦提走黄金,英国不得不收缩银根。同时,英国可能与黄金脱钩的谣言四起,“高处不胜寒”的股票市场不可能对于这一痛苦的信号无动于衷。  到1929年10月23日

第19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7)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英国以金本位制度为撒手锏拖延时代末日的来临,时刻提防任何威胁英镑领袖地位的不利因素。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再次打破了英国的如意算盘。  1929年,世界经济刚刚从一战

第18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6)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其实,早在1918年1月,战争结局尚未明朗时,英国政府就任命战后货币与外汇委员会由英格兰银行行长孔立夫领导,制定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兑1盎司0?917纯度黄金的旧汇率,以恢复英镑同黄金的可兑换

第17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15)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政府,公民和居民同时出现赤字,这在宏观经济学上是整个国家体系即将崩溃的信号,德国政府被逼到绝路,只得采取饮鸩止渴的自救方式——增发纸币。为了给不满的工人增发工资,政府不得不增发钞票

声明:《第10节:第一章远去的“日不落”背影(8)》为网友爱你爱得太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