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货币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是,这种打着信任烙印的经济幽灵,却不是哪样实物或者纸币都能在整个世界中畅通无阻。继黄金这个在人类一千年的货币史中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悠久的非主权货币之后,英镑是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 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 主权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需要国家繁荣为坚实的后盾,强大到能够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甚至左右某些公共事务的走向;这个国家具有坚不可摧的政府,能够在一国和世界中具备很强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持币者对政府拥有足够的信心;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即使发生金融危机时,也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不至于在金融危机中使得货币体系崩溃。 英格兰银行不是世界上第一家银行,英镑不是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但由英格兰银行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权力和购买力的英镑,却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具有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这源于英镑具备了货币崛起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战争、工业革命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成为推动英镑崛起的三驾马车。 金钱是战争的支柱;同时,战争也是攫取金钱的魔掌。没有连绵不绝的战争,就不会有金融体系的日趋成熟与进步。 1499年,当路易十二询问占领米兰需要什么时,特里武尔齐奥说:“三件东西:钱,钱,钱。”巴杰特也这样认为:“据说战争是一个‘敏感的东西’,我们猜想这句话的意思是战争喜欢硬币。按照路易十四的说法,最后一枚畿尼总会获胜。” 在战争这个大温室中,对参战国财力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迫使参战国不得不绞尽脑汁筹集战款。而且,如果能在战争中获胜,就能以战争国的姿态,耀武扬威地要求战争赔款,由此从战争赔款中获益匪浅。再者,如果能够把战火烧到参战国的领地,并成功进行控制,那么沦落地再好的金融体系也会毁于一旦:1585年西班牙军队对安特卫普的包围,导致该城市的金融力量奄奄一息;1792年,法国占领阿姆斯特丹,也给了这个城市的金融布局致命一击。

因而,各个国家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证明某个国家是否强大的依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战争可以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改变某个主权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所以,在中世纪甚至17和18世纪,我们更愿意把战争放在影响货币变局的第一位——谁赢得了战争,谁就赢得了货币,货币也是权力的权利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