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白领尴尬生存状态的黑色幽默:黑书》
嗯,大学生从业者找工作难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长期积压后的产物。 读书读得好,要饭要到老,我觉得大部分学生,乃至于教育领域比较知名专家都曲解了中国这种沿袭和传承性很强的文化和教育制度。 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为善也。 从上面的字句往沈里挖掘,无论是上行下效,还是养子为善,中国教育的精髓就是做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管是教育还是政治或者军事,以人为本的核心延续了千年。 应试教育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出题老师和授课老师之间心智的较量,是考生与出题老师和批卷老师之间心智的较量。 这种较量类似于下棋,学科有很多,什么是重点学科,什么样的知识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当这种问题出现的时候应该怎样解答,这道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有多少。所以在国内,优秀教师的产生往往不是因为教学方面有多深的造诣,而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估题准——我在考试之前就已经猜出了你想要考什么,并给出了相对准确的答案,这种猜测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心智的博弈——见招,拆招,破招。
![第21节:黑书(2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33077655007.jpeg)
中国的古训中常有做事容易做人难之类的言辞。你想能没道理么?答案是死的,人是活的,考试,尤其是文史类学科的考试,往往就是一种思维模式和另一种思维模式的碰撞。 中国的考试排名制度也极大的体现了这个特点,在重点班排名中后的学生,在普通班也许可以名列前茅, 为何一定要分出这样一个高低层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无疑也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