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为什么想要去做门户了?
张靖海:在ISP(互联网接入)的业务阶段,使得我们有机会为广大的网民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既然您的互联网的接入是我来提供的。是不是咱们也直接把内容提供的事,也试着办一办。
1999年12月16日,北京首都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63正式杀入了门户网站。
记者:263当时做门户是非常知名的?
李小龙 :对,我们大概是99年的时候调查的时候我们可能是第三还是第二,2000年可能第三。还挺风光的然而,2001年之后,随着网络泡沫的来临,263的门户冲动陷入尴尬。
记者:互联网泡沫 出现,也连累了263,对那段历史,您怎么评价?
李小龙:互联网的泡沫基本垮了,以前媒体讲互联网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后来讲注意力经济真不经济,再说这话,整个市场也冷静下来了,资本市场也垮掉了,你就会冷静下来看。这个风光我总结是特定的时期造成的。在特殊的时期你可能占了点小便宜,只不过机缘凑巧而已,经过时间的推演你会发现这是个大大的错误。赶紧改吧。
2002年初,263终于放弃了门户路线,而这次迷失,却让263付出了高达两亿元的惨痛代价。
记者:两亿元不是个小数目啊!
李小龙:是啊,尤其我们当时是唯一一家没有做任何融资的大的互联网企业,全部都是靠最初股东的一点投资,滚动靠利润发展起来的。而且我们的股东全是个人,而且所有的自然人我全都认识,已经都相处了很多年了,所以那时候压力是非常大的。你烧你不认识人的钱已经很大压力了,你想我把认识人的钱烧了,你想想看。
表面上看剥离门户网站业务对于263来说代价有些重,但是,这也标志着263对自身有了清醒的认识: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通信,才是263擅长的事。于是,263华丽转身,回归通信行业。
记者:互联网失败,为什么又选择回归通信了?
张靖海:用我们李小龙董事长的话说,干内容的事,跟干运营服务的事,人长的都不一样。这话是个笑谈,但是可以捕捉的那份道理,就是是什么样的能力,是什么样的文化。那么就最好只干对应的事情。
在我国,电信行业一直以其三足鼎立的状态存在,而其它的一些中小型通信增值企业只能在夹缝之中求生存,生存环境及其恶劣。此时的263人非常清楚,要想长久保持企业在行业间的竞争力,就必须拓大业务范围。
记者:通信服务有很多,为什么263一直图谋从事话音市场?
李小龙:通讯服务里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话音,人的和人沟通的最主要的通讯方式是话音,是语言的谈话。
但是,对于一心想要进入语音市场的263来说,摆在它面前的却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记者:进入话音 市场的阻碍在哪?
李小龙:在中国话音的通讯服务,说白了是电话,无论你是固网电话还是移动网的电话,还是用什么其他技术所提供的电话都是暂时不被政策允许的。我们已经等了五年了从2003年开始,IP通信技术开始在全球蔓延,这种技术一下降低了民营企业成为运营商的门槛,这也让263找到了进入语音市场的捷径。但国内通信运营市场对于民营企业一直紧闭的大门。
项立刚:我们是有一个产业政策的限制,目前为止,我们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于VoIP仍然没有解禁。也就是说,他主要就是对于从PC到Phone的接入。事实上,他是受到政策限制的。
然而在无可奈何之际,转机出现了。一天,由于263其中一个投资人的引荐,李小龙与海外另外一家民营电信公司的领导有了第一次的接触。
记者:263最初接触iTalk时是怎样的状况?
张靖海:主要并没有想到在美国有一间企业我们能有这么高度的共鸣。
第一发现,双方的管理层的核心都是华人甚至说大陆人。iTalk这边的核心骨干和董事长甚至于都是北京人,是北京文化的。263这个企业我们也是从北京起步的,所以不仅是华人,而且有非常明显和浓厚的北京的文化。这算是一个发现。
第二个很快发现大家对整个通讯行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行业格局趋势有相似甚至于非常趋同的认识,并且iTalk都已经现实的在进行着VoIP的业务领域当中的有效尝试。263只是因为国内的政策的限制,我们在这方面更多关注研究和准备,所以也就是从故事或者情节来说,就非常像国内的一间企业是关注这件事情,关注这个业务。
第三个惊喜是发现明明在海外进行的业务的尝试和发展的iTalk公司,他的主要客户群还是华人。
当时,iTalk公司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年轻的企业。成立于2003年年底。这家公司以其自己专有的互联网语音网络给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的电信运营商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传输的业务。并在2004年开始转型进军消费者市场。
记者: iTalk也可以说是名列整个北美VoIP运营商的前五名。到了2008年,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北美市场上的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看到的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记者:为什么会看中中国市场?
王思振:因为华人市场,自然中国市场是最主要的一个市场了。整个团队就瞄准了中国市场,2007年8月,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人出现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维也纳,轻松的神情隐约透漏出他是一个来美国度假的中国游客。然而他在此前之中数次拜访过这个小城,每次都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而这些人都来自于同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位列美国前五大网络电话运营商的iTalk,而那位高大的中国人则正是李小龙。
记者:是以什么方式合作的?
张靖海:如果双方合作的话,在资源上的一些共享和互动的机会。所以大家就一起就非常自然的,油然而生的一种愿望,如果有一个深层的一个合作,所以实际上双方无论是用户群还是通讯资源,还是运营经验和能力都是被放大,通过互动和补充来进行放大的这样一种可能。
就这样,在2008年12月16日,中国民营网络通信商——263与美国电信运营商iTalk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我国首家民营资本出海北美电信市场,但李小龙在这次并购活动中所要的又何止是开拓海外业务机会这么简单?!
记者:263决定选择iTalk的原因是什么?
张靖海:第一是因为iTalk是一个成型的取得初步发展的企业。有成型的和有规模的即有用户,所以单纯当成一个财务投资,完全可以期望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的。第二个作为双方合作一起来为VoIP市场的更多和更快的进入做了一个更实际的准备。第三个在国内有在这个业务的进一步的市场准入的话,那应该说前期的准备应该是捕捉国内市场的相应机会非常好的条件。
通过对iTalk的收购,263正式进入基础语音通信服务领域。263顺应通信技术的革新,完成了通信之路的第三次进化。
记者:对这次合作,您有什么寄许?
李小龙:我们相信将来会有一天,会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到这样一个产业的,这是我们相信的。
十年来263把握住了市场开放、用户需求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把自己 单一通信产品提供商进化为一个拥有语音通信业务,数据通信业务和增值通信业务的全业务服务商,记者:263在这十余年中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张靖海:263已经是伴随整个中国通讯行业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这个行业里面同样行进了十多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至少到今天为止,差不多是这个行业当中,非基础运营商里边存续和发展的情况是最好的企业之一。
10年间,从一个年营收只有数百万的小公司进化为一个年营收 过 亿元人民币的快速成长型公司。在一次又一次的业务变化中,263总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追求通信的道路上,不断的践行达尔文"适者生存"的法则。
记者:回顾263十余年发展,您有什么感触?
张靖海:因为我们整个过程或者说每个阶段都在保持对新业务的关注,那么但是从较大成就的业务来说,继ISP(互联网接入业务)之后,是96446的IP长途代理。然后再接下来可能是我们邮件业务和多方通话业务,也是263目前最主要的两项业务。是这么几个以业务为主线的故事串联成了263整个全过程的发展。所以这里变化的是业务。我们定位在通讯行业当中,尤其关注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新业务的变化。这根主线是从来没有变化的。
CCTV《商道》栏目编导:扬扬 摄像:赵武 制片人:王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