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有人曾这样解释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能够长期存在的物种,既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有一个企业,用它十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变化中,坚守着"不变"的梦想。并用这种"变"与"不变"的哲学,总结出一套企业进化论。这个企业就是二六三网络通信。
与其他垄断行业一样,通信行业生态复杂多变,而二六三以其独特的生存适应力方式,不断的创新业务模式,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这是其他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二六三的魄力,也需要有超越寻常的体质与生存能力。
本期中央电视台《商道》栏目,特别采访了二六三网络通信董事长李小龙、副总裁张靖海,iTalk公司副总裁王思振,以及我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这家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企业,如何在困局中寻求突破,如何在逆境之中突围出海,创造出一段创新与进化的华美篇章。
"有事呼我!"曾经是十年前中国最流行的一句话,一阵滴滴答的传呼声响起,总会迎来别人羡慕的眼光。而除了及时联络,寻呼机在那个时候还充当着一种私密的交流工具。
1993年,中国寻呼政策终于开闸,市场全面开放,而这一年的政策调整对于263来说,创造了263在通信道路上第一个进化的机会。
记者(扬扬):为什么当时会进入寻呼行业?
张靖海(263网络副总裁):在90年代的时候,电信行业政策的第一次向基础运营商之外的企业放开,是来自于寻呼业,这也是国内允许基础运营商之外的企业介入的第一个通讯业务。
那个时侯,一台寻呼机要卖上两千多元,用现在的价值看等于腰间别着一台小彩电,但即便是这样,各个商家依旧是供应不上人们的需求。当时一台寻呼机的利润就高达六七百元!但,263却并没有被短期的利益冲昏头脑,反而办起了寻呼台。
记者:寻呼应该说做的利润很大了,为什么却改为寻呼台业务呢?
张靖海:这事缘于我们对通信的理解。在263眼里,卖呼机是"割麦子",一年一种一收,虽然收获快,但需要年年大投入;而做寻呼台则是"种果树",开头两年辛苦,寻呼台建立后,客户有了,就可以年年收获。对于263来说 如果有一万个用户,一年是三百五十块钱服务费,就等于每天能就有一万块钱收入。
解说:在海诚寻呼的鼎盛时期,一年就有高达几千万的利润。这对于当时的一家民营企业来说,的确是一笔相当巨大的数字。然而就在1995年中国寻呼业最为繁荣的时候,263却从此退出了寻呼市场。
记者:推出寻呼市场是怎么考虑的?
李小龙(263网络董事长):我做选定了通讯服务,那么在我做寻呼一旦成熟的时候必然会想到下一步的发展,我们会看下一步能够做什么。至于说下决心不能再等了,一天不等了,那是由于我们已经发现寻呼出现衰落的迹象。
一天,263的掌舵人李小龙照例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办公,而此时一位不速之客推门来到了李小龙的面前,这个人就是松下寻呼的负责人,他希望海城寻呼购买他们的产品,并且为了表示对于中国寻呼市场的重视,承诺要将全球的研发中心挪到中国来。
记者:这应该是个比较好的商机吧?
张靖海:听上去条件很优越,甚至比较吸引人,但是从这样一个信息当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份警觉,警觉不是对来访者的用意上有无,而是行业有变化的可能。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时机,但263却偏偏在这个紧要关头另辟蹊径,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记者:松下提供的应该是个好机会,263为什么当时选择放弃呢?
李小龙:他当然为了兜售他的产品,加强你的信心,我们多重视。但是我听起来不是这样的。我听起来就是告诉我:全球市场已经差不多了,只剩下中国最后的市场了,我们赶紧过来挣最后一笔钱了。所以我们当时把它作为一种信号,认为寻呼走向衰亡的时间已经很近了。但是这时候实际上我们在互联网方面已经有一些研究了,只不过这个促进你下定决心赶紧吧。
1996年深秋的某一天,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个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但很少有人发觉,这块标新立异的广告牌背后则是千万国人澎湃的互联网冲动。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互联网业务?据我所知好像263先从主叫拨号业务开始进入互联网的?
张靖海:寻呼走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实际上国内的互联网已经开始兴起了。上网的需求其实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么一个互联网的发展阶段,用户上网是需要接入的。而当时的服务更多的还是由基础运营商提供的一种拨号上网服务。我们发现他们这个服务是有一些缺陷或者是对用户的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最突出的就表现为服务的开通和缴费环节。总的来说,非常麻烦。
记者:90年代末您还记得拨号上网缴费的情况么?
263用户:缴费就是去西单那边,然后排大队,然后一直在那儿缴费,一般一等就等一两个小时比较麻烦。
记者:263设计的拨号上网是怎样实现的?开通服务的流程简单到什么程度?
张靖海:我们就设计了新的方式来提供相似的服务。从专业术语来讲就是主叫计费。这也是国内首创的。那么我们最大的差异和当时的独到之处就是用户直接使用,不需要注册,然后随着电话号码一起来进行计费,后付费。主叫计费,然后是电话费用一起后付费,这样用户选择这个服务,就变得非常轻松和简单了。
1996年下半年,国内互联网已是人头攒动,此时的瀛海威等早已把网络概念炒得热火朝天,中国电信业开始大规模的建设数据通信网络。而此时主叫计费的创始人李小龙正要兴奋的准备退出这个模式,一展拳脚时,另外11个股东却纷纷向李小龙提出了质疑:像瀛海威这样的行内名角儿都在赔钱,你,李小龙又凭什么赚钱?!
记者:从寻呼改做互联网,应该算是转行了。准备转变的时候有阻碍么?
张靖海:当然有。准备转行之前,我们的核心团队在对拨号上网这个市场做了充分的调研,光这个调研报告就是厚厚一沓,做了一百多张胶片,向股东来做了一个说明。
面对质疑,李小龙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的开会,一遍遍的讲解。
李小龙:大概用了110张胶片,很厚,一张一张讲,大概一次讲下来还中间都没有休息过程大概要讲三个多小时讲一次讲完。
也许,263的11个股东们谁都不一定听懂李小龙的调研报告,但他们听懂了李小龙的承诺:第一年实现盈利,第二年实现所有的投资通过分红收回。于是,1997年7月,李小龙拿到了15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
记者:主叫计费推出后,市场反应怎么样?
张靖海:市场反应应该说非常积极,使得263成为在ISP(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市场当中,民营接入服务商里面最大的。
记者: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开展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的意义 是什么?263当时所作的主叫计费的模式在众多接入服务中的地位如何?
项立刚:我们知道当时只有几家运营商,而且运营商的服务介入体系都不够完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ISP的出现对于整个的互联网的接入发展,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在这里面,我想一个很知名的或者很重要的企业就是263,那么263这个企业的出现,我想对于北京地区的互联网的接入的推动,对于大家有更多的选择,使我们自己成为更早的网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高速发展,给263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帮助263完成了通信道路上的第二次进化。
但是让263吃惊的是与此同时门户网站已经成长起来,开始大把大把的烧钱。而更令263人吃惊的是,新浪最后一轮融资的市值竟然已经高达4亿美元,这时,263的股东们再也沉不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