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7)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斯坦哈特告诫那些想买低价股(指那些价格处于阶段性低位的股票)的投资者:那些股票还可能会继续跌下去。投资者必须考虑市盈率、工业发展势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处境,以及许多其他因素。

  我们谈到了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他是一位著名的投机家,现在已经隐退。“他不做任何研究工作,”斯坦哈特不相信地摇着头说,“他依靠经纪人提供的消息和上市公司做的报告。他就是这种人。”

  “我基于基本面的长期前景选择长线投资品种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必须持有这些头寸到一定的时间。我经常对下属说,要将投资决策建立在长期基础之上,即使你要赌的事件可能不会发生。我常试图判断市场会对长期展望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人们常问斯坦哈特其基金的投资主线是什么。他说一直在变:“1982年,是利率。1985年,公司有一半的收益来自一家叫蒙特爱迪生(Montedison)的意大利公司。我们50美分买进,3美元卖出。1973年和1974年,市场下跌,我们靠做空分别获得了30%和40%的年回报率。”

 第27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7)
  在同类股票中,斯坦哈特尤其偏好投资那些有回购计划的股票。回购计划可以为股票涨势提供额外的支撑,而且到时有更好的机会卖掉股票。

  投资者只要分析一下斯坦哈特持有的投资组合,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投资主线。那就是一个大杂烩。不过,大部分年份里,公司的主要收益都来自两到三种投资品种。由于斯坦哈特在市场上非常活跃,因此他每天都可以碰到无数的机会,也被迫随时关注市场可能出现的任何动向。总之,一句话,他是一个折中主义者。

  “我是从做分析师起步的—拜访上市公司管理层,做行业研究等等。那是在1967年,大家都习惯长远打算。最聪明的投资者寻找的是那些最具有长期增长潜质的上市公司。这在后来导致‘漂亮50’① 的出现:人们愿意花高价购买符合这种标准的股票②。投资者继续在海水养殖等领域寻找潜力蓝筹股,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每位投资者都在寻找新的投资概念。他们开始不再关心价值、市盈率。他们的想法就是寻找那些年复利增长率能达到10%或15%的公司,而且不必在乎买入价格是多少,因为这些公司的高增长可能会永远持续下去。所有这一切终于导致了1973~1974年的股市崩溃。

  “今天,大家关注的是短线、交易技巧和程序化交易。我们现在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它们的作用同样被夸大了。最后会怎么样?我认为我们迟早会回到重视长期投资的路子上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相信他们需要多种素质:他们不得不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对黄金市场和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做出展望。例如,市场出现了急跌或急涨—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情况通常是触发了某只指数基金的程序化交易。因此,你必须理解这些程序的工作原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133.html

更多阅读

第58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8)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自我否定的预言  “我的方法之所以有用,不是因为它能让我做出正确的预测,而是因为它允许我改正错误。”索罗斯说。  1987年10月14日,他在伦敦《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预测日本股市将

第57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7)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因此,逆趋势行事是这些长期投资者的特点,不过这种做法对于保证金交易者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灵活的理论框架  索罗斯希望通过一个灵活的理论框架来处理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在其商业

第56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6)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自我加强的循环  索罗斯将股票价格的走势看做是基础趋势和主流“偏差”—通常称为标准预测—的叠加,它们都受到股票价格的影响,这种影响要么是自我加强,要么是自我纠正。  每一次循环都是

第55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5)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管制  一般说来,最宽松的管制环境和信用扩张最大化是并存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路径非常特殊:既不规则也不重复。索罗斯说,直到1982年为止,美国经济都存在着明显的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的现象。但

第54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4)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本质是指认知可以改变事件,而事件反过来又改变认知。这种效应通常被称为“反馈”。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公主吻了青蛙,青蛙变成了王子,她将给他更多的

声明:《第27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7)》为网友风浒涟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