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斯坦哈特告诫那些想买低价股(指那些价格处于阶段性低位的股票)的投资者:那些股票还可能会继续跌下去。投资者必须考虑市盈率、工业发展势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处境,以及许多其他因素。 我们谈到了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他是一位著名的投机家,现在已经隐退。“他不做任何研究工作,”斯坦哈特不相信地摇着头说,“他依靠经纪人提供的消息和上市公司做的报告。他就是这种人。” “我基于基本面的长期前景选择长线投资品种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必须持有这些头寸到一定的时间。我经常对下属说,要将投资决策建立在长期基础之上,即使你要赌的事件可能不会发生。我常试图判断市场会对长期展望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人们常问斯坦哈特其基金的投资主线是什么。他说一直在变:“1982年,是利率。1985年,公司有一半的收益来自一家叫蒙特爱迪生(Montedison)的意大利公司。我们50美分买进,3美元卖出。1973年和1974年,市场下跌,我们靠做空分别获得了30%和40%的年回报率。”
![第27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52978710384.jpeg)
在同类股票中,斯坦哈特尤其偏好投资那些有回购计划的股票。回购计划可以为股票涨势提供额外的支撑,而且到时有更好的机会卖掉股票。 投资者只要分析一下斯坦哈特持有的投资组合,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投资主线。那就是一个大杂烩。不过,大部分年份里,公司的主要收益都来自两到三种投资品种。由于斯坦哈特在市场上非常活跃,因此他每天都可以碰到无数的机会,也被迫随时关注市场可能出现的任何动向。总之,一句话,他是一个折中主义者。 “我是从做分析师起步的—拜访上市公司管理层,做行业研究等等。那是在1967年,大家都习惯长远打算。最聪明的投资者寻找的是那些最具有长期增长潜质的上市公司。这在后来导致‘漂亮50’① 的出现:人们愿意花高价购买符合这种标准的股票②。投资者继续在海水养殖等领域寻找潜力蓝筹股,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每位投资者都在寻找新的投资概念。他们开始不再关心价值、市盈率。他们的想法就是寻找那些年复利增长率能达到10%或15%的公司,而且不必在乎买入价格是多少,因为这些公司的高增长可能会永远持续下去。所有这一切终于导致了1973~1974年的股市崩溃。 “今天,大家关注的是短线、交易技巧和程序化交易。我们现在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它们的作用同样被夸大了。最后会怎么样?我认为我们迟早会回到重视长期投资的路子上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相信他们需要多种素质:他们不得不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对黄金市场和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做出展望。例如,市场出现了急跌或急涨—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情况通常是触发了某只指数基金的程序化交易。因此,你必须理解这些程序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