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4)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和多数投资者一样,斯坦哈特也是白手起家。他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父亲是珠宝商。斯坦哈特1岁时,父母就离异了。根据犹太教的戒律,他父亲没有给他现金,而给了他100股宾州迪克西水泥公司的股票和100股哥伦比亚天然气系统公司的股票。斯坦哈特后来说,当他在布鲁克林长到13岁时,“仍然对股市里面的事一无所知,而且认识的人里面也没有人了解股市”。他开始研究证券公司的报告,并通过《世界电讯报》(World Telegram)跟踪他的股票。他开始频繁地去美林公司的一家营业部,和那些“抽着雪茄的老人一起盯着报价机”。不久,他就在买卖股票了。

  高智商的斯坦哈特在16岁就读完了高中。他考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金融学院,并于19岁毕业。他的职业目标非常明确,1960年进入卡尔文-布洛克(Calvin Bullock)互助基金组织从事研究工作,周薪为80美元。他当时做得并不出色,布洛克后来回忆说。后来,斯坦哈特参加了美国陆军预备队。退役后,他在《金融世界》杂志做过记者,不过时间很短。他不安分的性格无法专注于就事先定好的问题—如“你对通用汽车公司怎么看”—进行采访,更不要说回答了。最终,他被解雇了。“真糟糕,”他说,“我当时以为我在华尔街的职业生涯将从此结束了。”

  接下来,斯坦哈特在洛布-罗兹合伙公司做了分析师。他最早推荐的股票之一是海湾西方石油公司(Gulf & Western),这只股票翻了3倍。很短的时间内,斯坦哈特就跻身于公司首席“特殊情况”分析师之列。这时,他还开始和A?G?贝克尔(A.G.Becker)公司的一个叫霍华德?伯科威茨(Howard Berkowitz)的分析师交换信息。伯科威茨又将斯坦哈特介绍给了一位兄弟会成员杰罗尔德?法恩(Jerrold Fine);当时法恩在多米尼克合伙证券公司管理着合伙人的资本(他们三人均是同年考入沃顿学院的)。1967年7月10日,斯坦哈特、法恩和伯科威茨三人成立一家公司,起步资本为770万美元。这家公司管理的资金第一年的回报率为30%,第二年达到84%,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只上涨了6.5%和9.3%。他们开了个好头。

 第24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4)
  “那是段美好时光。”斯坦哈特回忆说。到1969年年末,公司的资本已经超过了3 000万美元,并造就了三个不到30岁的百万富翁。

  斯坦哈特成了首席交易员,而法恩和伯科威茨专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公司又添新丁,不过一直保持着狂热的发展势头—就像现在一样。狂热到“午饭顾不得吃,连着召开14次非正式会议,马不停蹄地做交易”。十年紧张、忘我的投资工作让斯坦哈特感到他的眼界变得过于狭窄,他渴望休息一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136.html

更多阅读

第58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8)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自我否定的预言  “我的方法之所以有用,不是因为它能让我做出正确的预测,而是因为它允许我改正错误。”索罗斯说。  1987年10月14日,他在伦敦《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预测日本股市将

第57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7)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因此,逆趋势行事是这些长期投资者的特点,不过这种做法对于保证金交易者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灵活的理论框架  索罗斯希望通过一个灵活的理论框架来处理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在其商业

第56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6)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自我加强的循环  索罗斯将股票价格的走势看做是基础趋势和主流“偏差”—通常称为标准预测—的叠加,它们都受到股票价格的影响,这种影响要么是自我加强,要么是自我纠正。  每一次循环都是

第55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5)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管制  一般说来,最宽松的管制环境和信用扩张最大化是并存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路径非常特殊:既不规则也不重复。索罗斯说,直到1982年为止,美国经济都存在着明显的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的现象。但

第54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4)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本质是指认知可以改变事件,而事件反过来又改变认知。这种效应通常被称为“反馈”。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公主吻了青蛙,青蛙变成了王子,她将给他更多的

声明:《第24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4)》为网友憂殇丶已落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