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买单:我们到底消费的是什么》
多项选择题

这使我们回过来看iPod。与Live Strong腕带完全不同,iPod当然具有强大的功能性。这当然也是它能将完全不同领域的人(音乐迷、迷你设备爱好者、苹果的支持者)集合成为一片消费大众的原因之一。《新闻周刊》在2004年夏天宣布美国成为“iPod国家”,强调iPod作为个人工具的功能。例如,苏塞克斯大学学报上的一篇文章报道了,该校的一名教授在iPod流行的时候进行了研究,访问了数以千计的iPod用户。在这篇文章中,该教授认为这种能够容纳我们个人的数以千计的歌曲的能力十分强大。“通过音乐收藏,人们定义自己的故事”,教授声称,并补充说,随机播放歌曲的功能能够诱使iPod拥有者创建具有个人品位并不断更新的音乐博物馆。 如果管理数目庞大的乐曲的这种能力和权力足以吸引大众成为MP3播放器的消费者,那么“创新”今日就会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名称。另外,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真正需要iPod提供的所有功能,但对于被它吸引的某些小众的消费者来说,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具有相当抽象吸引力的商品。例如,2004年,《纽约时报》采访的一些用户抱怨,他们的iPod在随机播放混合歌曲的时候,总是青睐某些歌曲。这篇采访报告援引苹果执行总裁的话,他向忧虑的“iPod国”国民保证,该装置不会成为任何艺术家的“歌迷”,并指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播放列表功能来解决。《纽约时报》指出:“大多数被采访的使用者从未听说过智能播放列表,更不用说使用它们。”也就是说,大多数被采访的使用者根本不理解他们付出了额外费用所获得的全部功能。 大概在同一时间,《村声》杂志指出,iPod有一个与设备的功能性没有任何关系的吸引人的特点:白色的耳机。伊兹?格林斯潘写到,毕竟,任何MP3音乐播放器都反映了其主人的个人品位。但是,“再也没有哪个小玩意儿成功树立了某种形象”。是这个白色的耳机能够“确定一个站在二十来米外的用户,这样有可能稍微扫一眼地铁车厢,就能立即知道是谁是iPod一族”。的确,据说一个准部落的“iPod nod”很快就会上市——当然也有一些消费者强烈反对它,这些消费者决定戴黑色耳机。 不知道乔纳森?伊弗关于白色耳机的故事是完全准确,还是由于谦逊或为了将之神话而捏造的。无论哪种方式,白色耳机肯定成为了这个设备的特色视觉元素,其震憾人心的显现性之源,无论是在苹果公司的舞蹈剪影广告上,还是健身房里旁边的人的耳朵上,或在咖啡馆离你两张桌子以外的女孩耳朵里。总的来说,它给了大众一种格林斯潘所描述的隐性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