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铁规则(40)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谈判桌上无进展,谈判桌外的市场却变化不断。首先是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在此期间开始迅速增长,1月和2月进口量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1.9%,铁矿石在各港口积压严重,企业库存大幅上升。商务部对此大为光火,采取一系列措施严管铁矿石进口。

  其实是宝钢大幅上调钢材出厂价,主要产品的涨价幅度都超过了10%。宝钢的调价一向被视为钢价走势的风向标,这就给处于关键时期的铁矿石谈判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宝钢在谈判中要求降价的重要砝码之一就是国内钢铁市场前景不佳。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宝钢提价的前一天,中钢协曾公开声明,由于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企业成本上升、赢利下滑,目前中国钢铁全行业都处于微利状态,因此,中国不会接受铁矿石价格上涨。

  谈判僵局仍然未破。

  与此同时,谈判的介入方却开始迅速升级。在第四轮谈判开始前,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高度关注2006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如果出现不能接受的价格,中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商务部明确指出,中国钢铁行业无法承受铁矿石价格再涨。中方政府的强硬态度立即引起了澳大利亚和巴西政府的关注和回应,澳大利亚联邦资源部部长就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实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限价的话,那么澳大利亚政府将会非常警觉不安,不排除澳大利亚政府干预的可能。巴西方面也回应已经敦促中国政府澄清是否考虑干预铁矿石谈判。

  这段政治紧张时期并未持续太久,很快,各方政府纷纷表态“不介入谈判”。中国商务部悄然在其网站上修改了此前发布的“对铁矿石价格谈判高度关注”的声明,删除了部分态度强硬的措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发改委主任马凯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也都表示,中国政府不会介入谈判。随后,驻澳大利亚外交外贸部也做出了同样的表态。

  政府方面的博弈偃旗息鼓,伴随着谈判进一步推进的是层出不穷的口水战、舆论战。矿企方面不时放出风声,譬如透露谈判过程中要价的幅度,而外媒也频频报道宝钢妥协接受涨价等传言。中国方面也不落人后,“鞍钢在澳大利亚合资开矿”、“首钢、武钢海外买矿”等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

 第40节:铁规则(40)
  僵局一直持续到5月16日,由欧洲钢企打破。淡水河谷率先宣布,与全球三大钢铁巨头之一的德国蒂森克虏伯签下合约,2006年的价格在2005年的基础上上涨19%。在声明中,淡水河谷还意味深长地加上了一句:“该协议的达成,为正在进行中的其他谈判增加了砝码。”

  很快,淡水河谷宣布与意大利里瓦钢铁公司、韩国浦项钢铁、法国阿赛洛·米塔尔结束了谈判,涨价幅度与此前一致。紧跟着日本除新日铁以外的钢厂也和力拓达成了协议,涨价幅度跟随淡水河谷谈定的结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219.html

更多阅读

第43节:铁规则(43)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在三大矿利益链条之外还有“添油加醋”的角色印度。印度矿到中国主要是走现货矿,这也就意味着价格随时会发生变化。每当海运费上涨,三大矿出口的铁矿石的到岸价上涨,印度矿立马跟风

第42节:铁规则(42)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9.5%的涨幅并没有让国内钢铁企业感到十分满意,不少人都认为5%的涨幅更合理。但既然谈下来了,也只能接受。更重要的是,拿下首发定价权,没有再现往年谈判过程中的“屈辱”挣扎,已经让

第41节:铁规则(41)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中钢协对此一律坚决回应:中国拒绝接受19%的涨幅。  5月29日,新日铁宣布结束谈判,接受了必和必拓涨价19%的要求。  只剩下宝钢在孤独地战斗,寻求打破国际惯例,设定“中国价格”。

第39节:铁规则(39)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中国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咬住一个目标:降价。  中钢协率先放出减产的消息,召集国内45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代表召开“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提出减产5%的要求,以稳定国内钢价。

第38节:铁规则(38)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看到了有利的一面,即中国有可能在铁矿石市场主张更大的话语权。邹建一再强调,2005年是铁矿石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作为世界铁矿石

声明:《第40节:铁规则(40)》为网友袖手尽入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