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铁规则(3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54137429592.jpeg)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看到了有利的一面,即中国有可能在铁矿石市场主张更大的话语权。邹建一再强调,2005年是铁矿石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作为世界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将在以后的铁矿石谈判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明年我们再回到新一年度铁矿石长期供货价格的谈判桌上,要谈判的将是矿价到底降低5美元、10美元还是15美元的问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邹建当时曾有过这样一番表态。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大家第一次开始对新一年的铁矿石谈判充满期待,似乎定价权已经掌握到了中国手上。 2006年铁矿石谈判到来之前,中国的气势来得比以往都强烈。 按照往年惯例,铁矿石谈判一般从当年12月开始,最晚到第二年3、4月间结束。谈判还未开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就高调宣布,中国将在11月中旬与铁矿石主要供应商展开谈判。罗冰生还亮出了中国的态度,预期2006年全球铁矿石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全球海运贸易的铁矿石价格应在2005年大幅上涨71.5%的基础上向合理价位回归,即价格向下调整。 利益天平另一头的三大矿业巨头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一致认为,2006年的铁矿石市场仍将保持供不应求局面,要求将新一年的合同价格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提高10%到20%。 事实上,供需双方的暗自博弈从9月份就开始了。 9月底,三大矿业巨头突然陆续造访宝钢,先是力拓铁矿总裁鲍宜安,接着是必和必拓市场和技术专家,最后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罗杰·艾格奈利和铁矿部执行董事马丁斯也按捺不住飞赴上海。 三大矿的登门公关过程都洋溢着友好和谐的气氛,供需双方避而不谈铁矿石价格。必和必拓CEO顾之博的一番外交辞令巧妙地化解了这个敏感问题:“全球商品市场归根结底是市场,而市场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家公司或几家公司都很难以任何方式在任何时段内影响或左右市场价格。” 不过,在三大矿谨慎的言辞中,外界还是看出了他们涨价的意图。淡水河谷CEO罗杰·艾格奈利不断向媒体放风,由于兴建锌矿和投产需要一定时间,铁矿石的供需状况仍不平衡,供给依然紧张,而中国的铁矿石需求还在迅速增长,希望明年的铁矿石价格能够提高3%~5%或5%~10%。 顾之博甚至巧妙地将往年铁矿石大幅涨价的原因推到了中国身上,他说,过去许多年世界能源市场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甚至供大于求,但中国突然加速的需求打破了这种平衡。必和必拓为平衡供需,在过去几年已经为中国市场专门新开发了数个项目,但这种大规模的投资扩产还需要时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