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铁规则(31)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宝钢说是参与了谈判,其实只是列席的意思。”河北建龙钢铁控股公司的老总张志祥曾这样描述过中国钢企与铁矿石谈判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谈判过程中,宝钢几乎没有发挥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日本人仍然是谈判的主角。

  新日铁最终谈下了新一年矿石价格较前一年上涨18.6%,宝钢及其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也只能接受这一谈判结果。

  2004年年底,刘永顺的团队再赴铁矿石谈判桌,结果却赢得了一次最悲情的谈判。如本章开头所述,71.5%的涨幅前所未有,这次失利像一枚尖利的楔子扎进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心中。

  “其实我们都意识到肯定会涨,但没想到一下子涨了这么多!”得知最终谈判结果后,许多没有参与谈判的钢铁企业都发出这样的感慨。显然,这个结果让他们叫苦连天,感慨之余不乏愤懑的声音。

  回顾谈判初始阶段,虽然已经耳闻涨价传言,但比起前一年,中国方面其实还是有些底气了。

  刘永顺曾在2001年倡议国内钢厂赴海外寻矿,这一倡议最先在宝钢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实施。2001年,宝钢就和巴西MBR公司签署了长期采购铁矿石的协议;2003年,宝钢又和淡水河谷签署了新的铁矿石长期供应协议。国内的其他企业也纷纷试探性地出海,首都钢铁、武汉钢铁、唐山钢铁、马鞍山钢铁、江苏沙钢都与国外矿企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合作。

  但这些都只是大家刚开始“一相情愿”的想法。因为对手明显更加强势。

 第31节:铁规则(31)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惊人的需求让三大矿业巨头兴奋不已。2004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再创新高,全年总计2.08亿吨,比前一年增加了6000万吨,同比增长了40%,贸易金额同比上涨了161%。更关键的是,按现货市场的到岸价来计算,这一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的平均到岸价是61.1美元/吨,前一年是32.79美元/吨,同比上涨了86.34%。而当年的长协矿涨幅只有18.6%,因此,三巨头理直气壮地摆出了要求涨价的理由:正是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致使全球铁矿石价格不断攀升;中国市场的现货价格又大大高出长协矿,现货矿都涨了那么多,长协矿没有理由不要求涨价。

  淡水河谷很早就放出话来,要求至少涨价90%。一时间,市场哗然,不少业内人士甚至以为淡水河谷是在开玩笑。事实上,这个涨价要求是1月21日由淡水河谷董事会提出来的,并非笑谈。

  无论如何,这个涨价幅度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要知道,就在谈判开始前,澳大利亚铁矿石业内人士曾放出来风,说这次的铁矿石价格将上调30%。这是长协矿市场存在25年以来最大的涨幅。

  2005年1月,必和必拓、力拓所代表的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与日本五大钢铁企业正在东京进行第三轮谈判。两拓给出的报价是上涨50%,而日本方面却只愿意接受最多20%的涨幅。双方要价悬殊,谈判一直僵持不下。淡水河谷提出上涨90%的要求后,铁矿石谈判瞬间降到冰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228.html

更多阅读

第43节:铁规则(43)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在三大矿利益链条之外还有“添油加醋”的角色印度。印度矿到中国主要是走现货矿,这也就意味着价格随时会发生变化。每当海运费上涨,三大矿出口的铁矿石的到岸价上涨,印度矿立马跟风

第42节:铁规则(42)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9.5%的涨幅并没有让国内钢铁企业感到十分满意,不少人都认为5%的涨幅更合理。但既然谈下来了,也只能接受。更重要的是,拿下首发定价权,没有再现往年谈判过程中的“屈辱”挣扎,已经让

第41节:铁规则(41)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中钢协对此一律坚决回应:中国拒绝接受19%的涨幅。  5月29日,新日铁宣布结束谈判,接受了必和必拓涨价19%的要求。  只剩下宝钢在孤独地战斗,寻求打破国际惯例,设定“中国价格”。

第39节:铁规则(39)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中国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咬住一个目标:降价。  中钢协率先放出减产的消息,召集国内45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代表召开“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提出减产5%的要求,以稳定国内钢价。

第38节:铁规则(38)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看到了有利的一面,即中国有可能在铁矿石市场主张更大的话语权。邹建一再强调,2005年是铁矿石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作为世界铁矿石

声明:《第31节:铁规则(31)》为网友未来尽在我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