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铁规则(15)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浅尝辄止、短期利益、多赚快钱、什么好赚就做什么,乃至于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日本企业家的座右铭。 即便到今天,这种精神也只在中国少数的民营企业身上可以看到,比如民营钢铁企业中的沙钢集团,在企业家精神推动下,对管理、质量、技术和财务都有极为细致的研究,这才能够造就世界500强企业。 在中国官员型企业管理层主导下,1978年6月28日,中技公司和日本的新日铁、朝阳贸易株式会社、三一企业株式会社签订《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第二号技术协作合同设备订购规格书、报价、评价、设计审查与审核》,上海宝钢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东芝和石川岛播磨重工则与新日铁合作成为宝钢的设备供应商。 从建设宝钢开始,日本人提供的设备都是按照它在国内的技术标准援助的,日本国内没有铁矿石,它是纯进口的国家,它的设备只能消化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的铁矿石。从1967年开始,日本的财团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找铁矿石。 与澳大利亚和巴西等过高品位的铁矿石相比,当时中国虽然国内也有较为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但是由于品位较低,日本先进的钢铁生产设备无法“消化”,因此建成后的宝钢只能选择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高品位的铁矿石,从这一刻开始,就决定了宝钢的命运系在日本企业身上。
为了满足大规模进口铁矿石的需要,上海宝钢建设的计划中也包括了可停泊10万吨以上矿砂船的港口和配套设施,三井财团的关联企业同样成为了这些项目的受益者。 宝钢股份从创建伊始,就像个小孩跟随日本企业进口铁矿石用于生产,它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技术标准和铁矿石进口的量,这些历史数据都在日本人的资料库里。 随着国家对于宝钢的支持,政策和资金催肥了宝钢,但是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宝钢当时的人力无法驾驭,这个时候,日本人及时站出来,要求对宝钢的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组织宝钢的领导干部们去日本交流学习。 1992年,宝钢与三井物产签署了综合合作协议,建立定期干部交流机制。从那时起,双方定期举行干部交流和各项业务交流,尤其是在剪切加工中心领域拥有多项合作。同时,双方还互派骨干员工赴对方公司进行培训,每年双方互相培训已达300多人次。为了巩固和深化三井财团与宝钢的合作关系,三井物产一直在进行着十分细致的协调工作,在总经理会议、干部互派、情报共享等方面与宝钢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这不能怪当时宝钢的领导们,那个时候谁知道在10年后,中国会和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铁矿石争夺战呢?
更多阅读
第43节:铁规则(43)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在三大矿利益链条之外还有“添油加醋”的角色印度。印度矿到中国主要是走现货矿,这也就意味着价格随时会发生变化。每当海运费上涨,三大矿出口的铁矿石的到岸价上涨,印度矿立马跟风
第42节:铁规则(42)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9.5%的涨幅并没有让国内钢铁企业感到十分满意,不少人都认为5%的涨幅更合理。但既然谈下来了,也只能接受。更重要的是,拿下首发定价权,没有再现往年谈判过程中的“屈辱”挣扎,已经让
第41节:铁规则(41)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中钢协对此一律坚决回应:中国拒绝接受19%的涨幅。 5月29日,新日铁宣布结束谈判,接受了必和必拓涨价19%的要求。 只剩下宝钢在孤独地战斗,寻求打破国际惯例,设定“中国价格”。
第40节:铁规则(40)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谈判桌上无进展,谈判桌外的市场却变化不断。首先是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在此期间开始迅速增长,1月和2月进口量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1.9%,铁矿石在各港口积压严重,企业库存大幅上升。商务
第39节:铁规则(39)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中国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咬住一个目标:降价。 中钢协率先放出减产的消息,召集国内45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代表召开“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提出减产5%的要求,以稳定国内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