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铁规则(6)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日本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能源危机之前,原材料价格便宜,日本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选择进口优质而价廉的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材料,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底仓库。

  在整个澳大利亚矿区和巴西矿区,到处可看到新日铁、三井、住友、浦项这些熟悉的名字,到处都有日本人和韩国人在开采铁矿。

  在澳大利亚、巴西等矿区密集的地方,到处可以看见三井旗下新日铁的标志;商船三井为各国的钢铁企业提供铁矿石的运输服务;而运输所用的大型矿砂船又由三井船舶制造。

  三井物产协调、贯通了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作为一个中介,它“既知道供应方的条件,又知道需求方的需要”。

  三井的产业链庞大,旗下企业包括汽车生产商丰田、电器产品生产商东芝、造船厂三井船舶、造纸厂王子制纸、三井矿山、三井生命保险、三井信托银行等。

  甚至连日本主流报纸之一的《日本经济新闻》也属于三井财团。在创立之初,《日本经济新闻》是三井物产的“企业内刊”,时称《中外物价新闻》,主要为三井旗下的各个公司提供商业情报。

  “二战”后,日本“四大财阀”(另外三家是三菱、住友、安田)均被美国占领当局强行解散,三井集团被分割成170家小公司,一度发展缓慢。直到1952年,在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商社培植措施下,原三井系统的众多小企业又开始不断合并。到20世纪60年代,三井再次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财团。

  “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和“三菱综合研究所”这类机构正是日本政府重要的智囊团。

 第6节:铁规则(6)
  三井物产很少做大股东,它一般只在所投资的企业中占5%~10%的股份,甚至更少,但它通常会联合旗下相关企业共同投资,而后者的投资往往是前者的好几倍。

  2001年三井物产帮助淡水河谷成功并购巴西资源公司CMM。三井物产本来就拥有CMM公司40%的股份,后又从CMM创始人的孙子Frering兄弟手中买进60%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彻底并购了CMM之后,三井物产将一半的CMM股份卖给淡水河谷,帮助后者成功控制了CMM公司。

  2002年4月,三井物产为了强化与淡水河谷的战略联盟,动员了其全球各地在矿山机械、交通、物流等各方面的资源。其中包括:

  三井物产机械本部建机产业体系事业部从中斡旋,介绍淡水河谷从日本小松制作所订购了推土机、大型自卸车、液压挖掘机等总计30台共约 5000万美元的大型设备。矿山机械交易中,设备维修、维护、零部件供应等问题十分关键。三井物产正是凭借与小松制作所多年来的合作关系,促成了此笔交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261.html

更多阅读

第43节:铁规则(43)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在三大矿利益链条之外还有“添油加醋”的角色印度。印度矿到中国主要是走现货矿,这也就意味着价格随时会发生变化。每当海运费上涨,三大矿出口的铁矿石的到岸价上涨,印度矿立马跟风

第42节:铁规则(42)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9.5%的涨幅并没有让国内钢铁企业感到十分满意,不少人都认为5%的涨幅更合理。但既然谈下来了,也只能接受。更重要的是,拿下首发定价权,没有再现往年谈判过程中的“屈辱”挣扎,已经让

第41节:铁规则(41)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中钢协对此一律坚决回应:中国拒绝接受19%的涨幅。  5月29日,新日铁宣布结束谈判,接受了必和必拓涨价19%的要求。  只剩下宝钢在孤独地战斗,寻求打破国际惯例,设定“中国价格”。

第40节:铁规则(40)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谈判桌上无进展,谈判桌外的市场却变化不断。首先是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在此期间开始迅速增长,1月和2月进口量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1.9%,铁矿石在各港口积压严重,企业库存大幅上升。商务

第39节:铁规则(39)

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中国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咬住一个目标:降价。  中钢协率先放出减产的消息,召集国内45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代表召开“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提出减产5%的要求,以稳定国内钢价。

声明:《第6节:铁规则(6)》为网友温柔性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