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开创生活新境界:欣赏的神奇力量》
自我暗示尚且如此,他暗示更会变本加厉,常言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春秋时,有个和孔子弟子曾参同名的恶棍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曾母断然否定。一会儿,又有人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坐立不安,开始犹豫。再过一会儿,第三个人跑来说:你家曾参杀死人啦!曾母终于信以为真,逾墙逃走。 曾参是出名的贤人,曾母应该最了解儿子,却也无法抗拒别人错误言语的连续影响。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不自觉地被别人左右呢?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作出的结论。这种决定和判断就是平时我们常常会说到的"主见"。 一个自我认知比较健康、完整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的人。但是,人不是完美的,每个人的"自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失,而人又有着自我完满的一种本能,当我们的内在存在缺失的时候,我们就会本能地开始向外索取欣赏,希望能够弥补那部分缺失,这就给外界影响留出了空间和机会,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当我们被他们,特别是被我们喜欢、钦佩、信任的人欣赏或批评时,就会和我们的自我认知形成互动,对我们的"自我"和"主见"起到辅助性的推动、补充作用。

倘若我们自己的内心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自我认知,我们就会有选择性地去选择积极暗示--无论是正面的欣赏,还是负面的批评。 但如果我们的内心自我认知缺失比较严重,就需要很多很多的积极暗示,但如果事与愿违,身边全是批评,我们就很容易丢失自我,成为人云亦云的"随风倒"。而没有自我的生命,又怎么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怎么会有积极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