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聊天室 不知从什么年月起,捆绑销售已悄悄地侵入我们的生活,而且蔚然成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大至买楼房送车位、买大件家电送电饭锅,小至买手机送话费、买酸奶“二送一”,甚至买支牙膏也送个钥匙圈。问商家不要赠品能否减些价,商家回答:“不要可以,但不减价。” 那么,什么才是捆绑销售呢?捆绑销售也被称为附带条件销售,即一个销售商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其产品或者服务的同时也得购买其另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并且把消费者购买第二种产品或者服务作为其可以购买第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条件。捆绑销售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销售过程中进行合作,从而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 捆绑销售方式确实给商家带来了好处,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目前市场上的“捆绑销售”还不够大气,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甚至是两种商品的简单叠加,例如在手机市场上居然发现买手机可以送饼干,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些方式并不能实现“捆绑销售”的最大价值。 捆绑实际上是资源的再次创新与整合,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有力度的模式,更利于消费者对信息的接受与处理,甚至变被动为主动。如果进行科学规划,对相关品牌进行整合,那么,这样的科学捆绑也许可以创造奇迹。 常见的“捆绑销售”主要有以下几大招式: 一是包装捆绑。如汰渍洗衣粉,在包装袋上印有衬衫、洗衣机等品牌;反过来,衬衫、洗衣机也推荐使用汰渍洗衣粉,即为产品包装又是广告载体。品牌互补,大家共同得利,节省了资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牙膏”与牙刷捆绑、洗发水与沐浴液及毛巾捆绑。

二是定位捆绑。对于新上市的品牌,可以从定位上考虑如何“绑”一下知名品牌。通过和已有品牌直接捆绑来形成自己的定位,并宣扬自己独特的优点。对于市场份额较小的品牌,也可以考虑将自己与市场领导者捆在一起借此获得一种名声,并分得市场领导者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前文中的“约翰逊粉质膏”的例子属此类型。 三是信息传播捆绑。相关性产品集中在一起进行传播,既增加了整体传播力度,又节省了大笔资金。比如“浪奇”木瓜白肤香皂“绑”了一次《南方都市报》,把样品随报赠送给消费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比如,“力士”洗发水“绑”了《化妆品报》,“舒肤佳”“绑”了“中华医学会”,不一而足。 四是销售捆绑。把几种产品做成统一包装进行销售。如把牙膏、牙刷、香皂等放在一个包装盒里销售,相对来说,价格较低,消费者得到了实惠,自然也就愿意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