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心较比干多一窍:经济学的思维(10)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作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的结果:第一种是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第二种是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了钱,所以不应该再考虑钱的事。当前要作的决定不是后悔买了票,而是决定是否继续看这部电影。因为票已经买了,后悔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决定是否再看下去。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选择把电影看完就意味着要继续受罪,而选择退场无疑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不计沉没成本也反映了一种向前看的心态。对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我们以前走的弯路、做的错事、受的挫折,何尝不是一种沉没成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想着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是自我折磨。

  过去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无论对错,无论你如何后悔,都已经无法更改,这与沉没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昨天的成本已经付出了,是赢是亏,都是昨天支出,从今天来看,这些成本是昨天的沉没成本。人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后悔莫及、悔不当初,其实是非理性的,是自己给自己寻找痛苦。

  所以,应该承认现实,勇敢地承认自己过去言行的对与错,把已经无法改变的“错”视为昨天经营人生的坏账损失,今天经营人生的沉没成本。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今天,这样才是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向前看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才可能轻装上阵,才可能有新的成功。

  知识链接

  生产经营中的沉没成本

  一般来说,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她为什么要“东食西宿”——机会成本

  轶闻趣谈

  《艺文类聚》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有一户人家的女儿,有两家男子同时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父母一时间陷入了两难之中,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因为无论选择哪个都会有所失。

 第12节:心较比干多一窍:经济学的思维(10)
  于是父母便征询女儿的意见:“要你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可能难以启齿,不便明说,就以袒露一只胳膊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395.html

更多阅读

《团购内幕》第12节:明争暗斗

系列专题:团购模式研究     第12节:明争暗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黄真真作为市场部经理,实打实的广州分公司三朝元老。在市场部之内,论资历,论能力,确实无人能与之匹敌。  悲催的是,在整个广州分公司之内,论资历,论能力,与黄真

第18节:心较比干多一窍:经济学的思维(16)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什么是激励机制呢?一种制度把个人利益与组织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让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组织的整体利益,这样的制度就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地作用于组织系

第17节:心较比干多一窍:经济学的思维(15)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学中绕不过去的话题。经济学普遍认为,要强调公平,就要牺牲效率;而要强调效率,就难免要付出不公平的代价。因此,希望同时实现效率和公平是一种两难处境。  绝大多数人都

第16节:心较比干多一窍:经济学的思维(14)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轶闻趣谈  有7个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具有自利的心理。他们每天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发

第15节:心较比干多一窍:经济学的思维(13)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边际学派认为,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使全部欲望得到满足,他们只能根据欲望的重要性进行分配,首先满足最重要的和较重要的,但是总有一个是最后被满足的最不重要的、意义最小的处在边

声明:《第12节:心较比干多一窍:经济学的思维(10)》为网友你是暖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