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为解释造成当前经济衰退局面的原因,金融界使用了一系列的专业词汇,包括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按市值计价(mark-to-market)和次贷证券化(securitized subprime mortgages)等。而另一方面,心理学家则采用一套不同的术语来说明危机根源:希望、贪婪与恐惧。
心理学的语言表明了在诸如房价下跌及其他单调的经济数据背后,存在着那些心理不断变化的业主、银行家、企业家和不知情的投资者群体,也就是说,数据的背后是人。人们往往并不会根据各种精细的经济模式而行事,他们会做出非理性、有违自身最大利益、不根据数据而是根据感情判断为基础的行为。
“我们有各种数据表、财务报表、财务模型和规章制度。”宾大安纳堡传播学院(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s)教授卡罗琳8226;马文(Carolyn Marvin)说到。“另一方面,我们拥有‘感觉’(emotion)。”
可以说,情感因素不仅帮助美国步入了如今的经济危机境地,还可能会使其深陷于此无法脱身。在近期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系和费城精神分析中心联合举办的名为“信心危机——经济衰退与恐惧经济”(Crisis of Confidence: The Recession and the Economy of Fear)的会议上,一个跨学科研究小组对当今经济形势背后的心理因素进行了探讨。
“是否能够系统地思考我们有关经济的感觉?”研究小组主持人马文提出疑问。“信心”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体现了乐观情绪,另一方面则易产生错觉。而经济术语是否也带有心理学色彩?“当局都尽力避免使用‘衰退’(depression)一词。”马文指出,“该词语不仅描述了一种市场状况,同时也代表着一种临床心理现象(压抑)。”
研究小组一致认为危机背后都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而不同危机背后的心理因素也不同。房产泡沫背后是狂热和过分乐观的心态;缺乏自制力的消费者会深陷债务;很多自以为进行安全投资的美国人现在却要面临可怕的未知前途,他们感到震惊和深受欺骗。
狂热的一种表现
沃顿金融学教授理查德8226;赫林(Richard Herring)认为,与历史上数次危机相同,此次经济衰退也是源于泡沫膨胀。“当人们完全是为了能够以更高价格卖出而买进时,就会产生泡沫经济。而各种经济泡沫通常是狂热的表现。”
赫林指出房地产泡沫并非新鲜事物。他出示了一份图表,显示了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绅士运河(Herengracht)地区400年来的房价情况。在这几个世纪中,实际房价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2%,“但期间房价曾上涨100%,而后又下跌了50%,波动极大。”
房地产市场要过很长一段时期才会经历一次兴衰起伏,平均周期为20年。因此当房价上涨时,鲜少有人会记起房价下跌时的景况。这正是当前全球危机所面临的状况,因为房价在1975至2006年间持续增长,而后却开始下滑。赫林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特性使得它特别易于出现暴涨和暴跌现象。因为该市场没有价格信息交换中心,交易成本较高,次数也不频繁,而短期内的房地产供应量也相对固定。由于一个周期长达几十年,因此很难说价格在长期内应该是多少。“我们确实不知道房价到底会怎样,所以总是难以分清是出现了泡沫,还是经济基本面在转好。”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崩溃“几乎都与银行系统相关联,”赫林补充道。“经济出现利好时会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然后银行会放贷支持房市增长,因为人们现在可以提供抵押担保。”对价格上涨所报以的乐观情绪掀起了狂潮,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投资者涌入市场,房价和投资热情也在不断增长。“当你被卷入到这种上升曲线中,通常你会沉迷其中并且走的很远。你也许会问,面临这种局面时监管者都到哪里去了,但他们通常会支持这种发展。他们确实喜欢房产抵押贷款,因为这些都是有形资产。”
在展示一张近期泰国房市泡沫破裂后遗留的一幢盖到一半的摩天大楼幻灯片时,赫林风趣地称之为“错置具体感的谬误(the fallacy of misplaced concreteness)。这混凝土建筑确实是放错了地方。”整个过程中感情因素再一次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患的是“灾难短视症”(disaster myopia,指倾向于低估风险),或者是由于无法想象经济衰退的发生,又或者是由于他们认为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很小而无须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