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斯: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二)



三、自主创新

创新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卓越成长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同时也是企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彼得斯认为,卓越企业有着完善的创新机制,它们支撑着组织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这一机制包括创新推介人、推介体系和保障机制。

推介人:企业要创新就需要有能够创新的人才。彼得斯通过观察提出,企业的创新力取决于两个条件:(1)有没有“推介人”存在;(2)推介人能否脱颖而出。这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这里,推介人是指具有潜在创造能力的人,他们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力量。但企业的创新推介人不能太多,原因有二:一是推介人的工作风格和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方式相抵触,是“一小群充满斗志的员工努力对抗行政体系并成为公司创新的源泉”;二是创意并不等于创新,创意是构思,创新是行动,企业是“完成事情”的机构,有创意而无行动并不可取。

推介体系:彼得斯认为,创新的过程需要三个角色的配合:产品推介人,主管推介人以及鼓动者构成推介体系。产品推介人是指“对产品充满狂热的员工,这类人物不适合一般的行政事务,相反,他们多半独来独往,冷傲自负,脾气不好,但是他对脑子中构思的产品很有信心。”主管推介人的作用在于保护具有潜力且务实的产品构想免遭企业正式组织的干扰与阻碍。鼓动者通常是由公司德高望重的领导者来扮演的,他们能够为企业创立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和历史传统,推介人就是在他们的影响和鼓励下才敢于冒险并创新的。

创新不是某个人唱独角戏,不同角色的配合需要良好的沟通。彼得斯认为,卓越企业的沟通系统有五大特质,这些特质对企业的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包括:(1)沟通系统不拘形式;(2)沟通密度异常频繁;(3)沟通系统能得到支持;(4)具有促进沟通的表现;(5)对非正式的密集沟通系统有严密的控制。除沟通外,创新还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卓越企业会进行组织变革,形成“小而美”的创新单位,譬如达纳的“工厂经理”、3M的“创新小组”、德州仪器的九十个产品顾客中心等。

创新离不开竞争的推动。彼得斯认为,创新需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司内部,由内部市场和内部竞争带领公司成长。卓越企业鼓励内部竞争,在竞争中提升自己。不可否认,内部竞争往往伴随着自相残杀、部门和产品重叠等等问题,会使企业付出相应代价。但彼得斯认为,内部竞争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仍远远超过了为此付出的代价。

保障机制:由于推介人的工作常常与公司现有的活动存在距离或存在矛盾,因此,他们的工作难度会大于一般员工的工作,且容易受到攻击,需要稳健的支持体系。彼得斯说:“没有支持体系,就不会有推介人的存在。没有推介人,就没有创新。”创新蕴涵着可能的失败,卓越企业的做法不是躲避这种失败,而是在一开始就对创新提供稳健的支持体系,对可能的失败表示接受,从而鼓励推介人进行创新。另外,沟通得当,即使创新失败也不会给企业造成太大的损失;如果沟通缺失,任由创新项目自发进行,管理层不闻不问,没有垂询和指导,后果将会很严重。

四、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既包括组织内部的员工,也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供应商和其他社会成员。仅仅对组织内部而言,彼得斯强调,以人为本要体现在信赖和尊重方面。

信赖:彼得斯指出,对员工存在猜忌的企业中,规章制度常常是禁令性的,出发点是告诉员工“不应该”做什么;而在存在信赖的企业中,制度规定是倡导性的,它告诉人们“应该”做些什么。两种对人的不同态度,会强化人们不同的行为。

尊重员工:卓越企业对员工的尊重表现在:(1)相信每个员工都是优秀的,并视之为企业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来源,而非成本支出和自动化的工具。(2)卓越企业不仅关注企业的绩效,而且更加关注员工的利益。“就算面临经济不景气,他们也坚持不裁员,而且在培训还不普遍的时候,就给员工提供非常多的培训机会;在企业官僚气依然相当浓厚的时代,这些企业的主管就可以叫得出每一个员工的名字。在卓越企业里,主管的身体里流着关怀的血液。”(3)考评员工的绩效不是由领导或复杂的控制来保证的,而侧重于以人的心理规律为依据,采取妥当的措施来搞好劳资关系。比如,被需要的感觉或被人尊重的感觉是每个正常人都渴望得到的,当这些渴望得到满足时,常常会激励员工积极地表现自己。

彼得斯还归纳出了卓越企业在以人为本方面的共同做法:(1)用语。用语是加强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忠诚度的重要举措。同时,用语还能提升员工的地位。例如,沃尔玛的“同人”、麦当劳的“成员”、迪士尼的“演员”等,都凸现出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互相直呼其名和言必称官衔的效果截然不同。(2)灵活的指挥系统。不拘形式的管理作风,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员工也可以四处走动,高层主管同基层员工和顾客频繁接触,都能使人的本体地位得以彰显。(3)挑选适合公司的管理人才。把“斗志高昂的人才分派到公司主流的‘基层’职位,了解公司运作的实际状况,让他们效法公司的英雄和传奇人物来处理工作”。(4)打散组织,小即是美。彼得斯十分强调组织规模要小,以人的作用替代庞大的组织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给每一位员工展现自己的舞台。总之,“尊重个人”、“让人人成为赢家”、“让他们突出”、“把人当做成人对待”等理念是卓越公司根深蒂固的哲学。

 彼得斯: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625.html

更多阅读

里斯:CEO危险的营销盲点(2)

里斯:基于我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大部分中国公司应该“聚焦”。   除非你能在心智中有所代表,否则你无法建立品牌,而这是中国企业往往忽视的问题。当你用同一个品牌名去涵盖所有的产品时,就很难代表某一样东西。   拿中国企业家熟悉的索

里斯:CEO危险的营销盲点(1)

“企业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营销和创新”(杜拉克语),而现实是:大部分CEO都认为企业的两个基本职能是“财务和创新”,营销不过是其后需要考虑的东西!   文/本刊记者 李靖  译/张云   (经典语录:品牌越聚焦,品牌溢价越高!)   “定位之父

阿迪王:“山寨品牌”的“山寨营销”(二)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流行:“山寨广告”的“无处不在”    现在看来,在猫扑的大红大紫仅仅是阿迪王揭开了登台亮相的序幕,接下来,阿迪王的一系列推广则彻底将这个“山寨品牌”演绎为一种流行。    百度百科被称为“网上的百科

隐者三井:“影子”帝国的幕后推手(二)

曾有人问起“三井这个综合商社究竟有多大”,时任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社长的上岛重二在列举了丰田、东芝、东丽以及王子制纸等典型的日本企业之后这样回答,“在此不便列举过多的企业,比如说美国有通用公司,比如说UNISIC,在欧洲还有德国的西

图拉oem7激活系统失败 OEM家具企业的品牌败局(二)

点评: 一个企业转型,不管是从左向右转,还是从右向左转,它都会改变企业原有的某些形态,而与这些形态相关的利益因素,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企业转型的风险也就伴随转型而发生。 那么,一直做OE

声明:《彼得斯: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二)》为网友某汏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