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统中的消费创新
乐景彭:刚才几位嘉宾的特点很明显,都是新兴技术支撑下的企业,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对于传统行业领域,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和新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消费应该怎么创新呢?
王幼:从去年10月份开始,零售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顾客的消费信心、消费能力下降,特别是物价回落,对整个商业零售业冲击非常大,销售下滑10%。从分析来看,整个客流量没有下降,客单有所回落,物价因素影响很大。不过,消费升级趋势未变,关键在于怎样激发消费能力,包括激发消费者的信心。
创新话题,在零售行业也谈了好几年。创新还是来自于对整个消费者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把握。另外,还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也就是说着眼上海未来十年、二十年变化的环境,再考虑创新问题。政府要做一些战略性的长远规划,考虑上海的商业格局。上海商业网点资源还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例如,大卖场已经达到180多家,如果还不停地开发这种满足基础性消费的卖场,能不能撑得起上海国际购买天堂个性化的形象呢?这要引起足够的思考。
人口流动性带来了不同消费者对地方性、国际性差异化产品的需求,而年龄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不同消费热点,包括新的消费渠道、新的消费方式。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群慢慢进入老年阶段,消费能力非常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群进入了消费的黄金期,他们对品牌、品质的要求非常高;“80后”人群很多喜欢互联网消费,消费渠道发生了一些变化等,这些都需要研究。
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还是有利于传统零售业发展的。上海一直拥有国内商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包括后期效应、长三角联动发展、上海郊区新城市的建设,还有轨道交通的发展,这些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商业资源和整个轨道交通的资源应该有一定结合,这可能是未来上海商业新的主要发展方向。
整个业态创新方面,政府还是要做一些引导。整个业态转型,各个企业都在尝试,例如有些企业建立多业态、跨区域的采购管理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有些企业也在搞环保方面的创新。创新将会注入新的活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创新也意味着一些投入风险。我建议加强这方面的调研,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就像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一样。我认为,可以通过商业创新项目申报、优惠政策等鼓励和扶持企业创新。
姜光裕: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了,所有的生产者,都应该牢记一点,你的产品是市场的被选择者,买方市场。我最近去了一个纺织厂,那里的人说,现在生产产品不像以前了,确实是按照市场需求找到传统产业的方向,他们开始生产一种针对白领的“商务衫”。同样的产品,通过改进设计,销量增加了50%。
传统产业千万不能做了就永久不变,现在是科技发展时代,人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人的思维在进步,素质在不断提高,消费在不断提高,必须找到新型的产品。现在有很多东西,例如节能产品、纳米技术、太阳能等,如果把这些技术运用到民间,肯定有市场。
另外,传统品牌也要不断提高质量,产品不断升级。很多地方都在搞名品一条街、老产品一条街等,这是好事情,但千万不要忘了,产品不能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应该有适合新需要的品牌作为延伸。市场方面一定要调研,创新产品来拓展市场,培育用户,达到创新、激发消费两者有机的统一。
张熙:我们公司做的实际上就是一对一的课外辅导,针对中小学生。通俗一点讲,就是高端家教。我过去做过很多行业,包括洗发水、牙膏、香皂、口香糖、医疗产品等。现在选择教育,是考虑到,其实在传统行业里还是有非常多的创新机会,关键在于顾客需求能不能把握得住。
教育本身确实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我们做的是教育零售业,而且针对的是中高端市场,虽然整体经济形势受到一定影响,但从服务角度讲,中高端客户还是有很多需求潜力没有被释放出来,关键是谁能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一个企业最终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来自于学习能力以及各种创新因子。规模大小本身不能保持这个企业长期成功,否则美国通用就不会破产,美国的百年老店就不会破产了。所以,最主要的是把握顾客的能力。在中国,服务行业中很多需求没有被激发出来。美国70%的就业人口在服务行业,而中国不到40%,其实,服务业给社会提供非常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在政策层面以及关注度都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