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以上三张大单,都是以万亿计量,会落入谁家呢? 美国在21世纪内,必须是财富和货物净流入者,美国需要有人长期、不间断、持续地买单。财富和货物必须从穷国逆向流出,必须以世界各国之物力,支撑美国21世纪之霸权。而要实现这种货物和财富的逆向流动,出口导向和金融全球化是关键。 简而言之,全球化。 第四节 中国面临战略选择的临界点 中国必须去出口导向。而且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去出口导向的临界点。一个国家要想长期迅速地发展,中央政府不可挑战的权威和社会稳定非常重要。今天中国影响社会问题的最大隐患是什么?是分配不公和腐败。中国长期生产过剩,长期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根本原因是财富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除了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以外,主要是出口导向。 出口导向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资源配置上,同内向发展争夺资源。出口导向撕裂了中国,将中国撕裂为内地和沿海、内向和出口。在第十六章中我们已经指出出口导向和发展抑制的关系。内地和内向发展抑制,导致工作岗位不足,就业不足,导致收入分配不公。新自由主义强调过程公平。其实,出口导向使内向发展同出口产业,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例如以优惠条件吸引外资,以优惠政策推动出口,实际上就是将内向发展放在不平等的位置上。同时出口导向还导致教育投资不足。出口导向将资源和财富循环到其他国家,严重抑制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贫富悬殊。 第二,出口导向推动导致“铁的工资定律”死灰复燃,导致发展中国家普遍贫穷化。全球化通过“三位一体”的专政,保护了发达国家对先进技术的垄断,使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更加严重,更加牢固,在发达国家高科技垄断产品和发展中国家低端可替代产品之间,建立了一条体制和法律的鸿沟,形成了不断扩大的价格剪刀差,带来了不断扩大的剥削,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加速向发达国家流动,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贫富悬殊加速扩大。假如有竞争的话,发达国家在高端(高技术领域)竞争,发展中国家在底部竞争。

在这种竞争中,中国大量的资源被导向到“发挥落后的优势”的产业上,大量的出口产业处于世界产业链的底部。中国的出口产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高度的替代性,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在世界产业链底部形成激烈竞争。在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资本总是从利润低的国家向利润高的国家流动。在发展中国家间,这种资本的流动就表现为向工资水平低的国家流动。资本的这种逐利,最大化了资本的利润,却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者工资的普遍下降或停滞。为了获得海外的低端市场,增加出口份额,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竞相压低工人工资,降低劳动保护标准。以中国为例,一旦中国工资水平上升,出口产品价格上升,海外市场的订货就会向工资水平更低、价格更低的国家或地区流动。全球化使中国劳动者必须同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的劳动者竞争,同工资收入最低的国家竞争。这种迈向底部的竞争,导致中国出口产品面临价格下降,劳动者面临真实收入下降或停滞的困境。这种产业链底部的竞争越激烈,发展中国家劳动者越贫困。在这种荒谬的体制下,从理论上讲,只有当全世界都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当全世界由市场形成的“自然最低工资”相当于中国劳动者的工资时,资本才无法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中国低端出口产业劳动者的工资才会稳定或上升。全世界的充分就业几乎永远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全球化体制使中国劳动者面临没有止境的工资和收入压力。在这种迈向底部的竞争中,出口导向越发达,世界市场的竞争越激烈,劳动者的工资压力越大,收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