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3)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开放”是自由主义战略的第一个特点。早在19世纪,美国就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种“门户开放”政策,在围堵战略失败以后,再次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开放”战略,就是全球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讲,就是要通过全球化,在对手国家中培养独立利益集团,通过这种利益集团实现战略目的。具体的讲:(1)通过“开放”和全球化(贸易、市场和投资等)在对手的国家中培养和建立独立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随着实力的增加,为了自己利益而寻求经济政治上的权力,从而成为冲击甚至摧毁对方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主要力量,成为推动经济政治全面自由化的主要力量。(2)通过全球化培养特殊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与国际金融资本和美国有多种利益相关,从而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在全球化过程中,有些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就形成了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大量掌握各种资源,成了改变现行体制、推行新自由主义、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甚至成为某些大国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利益伙伴。在这种利益集团的推动下,关于要不要实行全球化、要不要实行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的争论,不再是理念之争,而是利益之争。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从攻击体制,到攻击体制代表的公平和正义,到攻击追求公平和正义的弱势群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行,把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把全球化推崇为绝对价值或绝对真理,当成“普世价值”。正如当年美国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后来成了美国保护主义的障碍一样,这种利益成了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和社会公平的障碍。

  “融入”是自由主义战略的第二个特点。其核心就是有条件地将对手纳入各种国际框架内,使其接受和承认既存的国际规则和规范,承认现有的国际秩序,承认这种秩序代表的权力和利益结构,接受这种国际秩序的价值基础。

 第30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3)
  “捆绑”是自由主义战略的第三个特点。这个战略的特点就是在多边关系中,将有竞争关系的不同国家彼此融合在一起。NATO就是这样的例子。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法国和德国这样的传统夙敌,终于走到一起。

  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战略,彼此配合,相辅相成,双管齐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战略。在这种大战略下,交往和对抗并用,容纳和围堵结合。在冷战以后,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就是这种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大战略。了解这种战略全景,是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了解中国国际经济环境的关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4197.html

更多阅读

第25节: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6)

系列专题:《美国人的噩梦:清算谎言经济学》  经济试图自行调整各个生产领域的资本和劳动力分配,清算那些浪费资源的企业,然后将资金注入真正需要的健康企业。公共建筑项目资助行为则对经济的自愈产生了不良影响,原因有三:一是政府是用

第22节: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3)

系列专题:《美国人的噩梦:清算谎言经济学》  换句话说,经济只能够一次支撑一定数量的长期投资行为。利率限制了进入市场的长期型投资活动的数量,以免“存款仓库”提供不出足够的资金使企业完成投资。一旦人为调低利率,提供贷款的机会

第20节: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1)

系列专题:《美国人的噩梦:清算谎言经济学》  第4章 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  我们将经济的生命周期理所当然地理解为:丰年之后是荒年,并且交替出现,永无止境地循环。就像月缺月圆,潮起潮落,经济也会在繁荣和萧条之间循环。 

第30节:“子女教育支出”和“子女修养”成反比

系列专题:《如何获取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再启动》  “子女教育支出”和“子女修养”成反比  第二项就是教育支出。  一般到大学毕业,平均一个子女所需的教育支出大概在2200万日元左右。如果是两个孩子的话,则最低需要4000万日元

第33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6)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银河号”事件不到2年,美国批准当时的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美。这是中美建交后,台湾最高层领导第一次访美。李登辉在出任台湾领导人以后,独立的倾向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李登辉和美国

声明:《第30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3)》为网友人善被狗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