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第十五章 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 第一节 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 美国在国家博弈中,国家利益至上。美国不是一个从“普世价值”出发的国家,任何价值都必须符合国家利益。为了强大,美国曾经从自由贸易走向保守主义;强大以后,为了寻求世界霸权,又由保护主义走向自由贸易;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维持和扩大霸权,又大力推行全球化。国家利益是美国战略选择的支点。
![第28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74479212394.jpeg)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国家博弈场上,美国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兵不血刃,收编欧洲,演变苏东;在全球化旗帜下席卷拉美,折服日本,冲击东南亚,左右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反恐战争中,推翻萨达姆,进入南亚;通过“橘色革命”进入俄罗斯战略腹地,通过巴尔干战争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美国不仅在实力博弈上攻城略地,而且在价值体系上也时髦非常。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化成了世界潮流,成了不分国情、不分历史条件的普遍真理。以推销美国体制为特点的全球化,在许多国家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精英”们的狂热。美国体制和美国价值,对许多人产生了迷信一般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有些人在反对一种形式的绝对真理时,却把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当成绝对真理而顶礼膜拜,甚至到了不顾自己国情和国家利益的地步。对许多人而言,那些“普世价值”、那些绝对真理高于国家利益,高于大多数人的利益。 美国是如何取得这种战略成功的?美国的这种成功是来自于幸运还是战略?还是二者兼而有之?美国有没有大战略? 美国能够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既源于历史提供的机会,也源于深谋远虑的战略。美国的大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正如有位美国总统指出的,捍卫美国的国家利益,是“神圣的使命”。在美国崛起以前,美国的大战略是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专心地搞好自己的事情,霸气地拒绝欧洲列强对美国和美洲事务的干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超级大国,美国的大战略是建立和维持其世界霸权。这种战略有两个方面: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不管是实用主义还是自由主义,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了解了这一点,那些常让有些人疑惑的所谓“多重标准”现象就有了答案。有许多人指责美国在民主、贸易和反恐等方面表现出多重价值观。其实,美国的战略从来就不是多重的,只有一把价值尺度,那就是国家利益。同一类型的现象对国家利益影响不同,就有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行为。美国值得学习的地方,不是新自由主义,而是这种捍卫国家利益的一贯立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了许多国际框架。在这些框架里美国没有放弃国家主权,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国际框架内都实际上起着主导作用。这两种战略,如同拳击家的两个拳头,彼此配合,组合出击。在国家博弈场上,这两个拳头不仅用于对手,也用于盟友。 实用主义战略建立在权力制约的基础上。在一个权力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国际体系中,霸权能得到最有效的运用,享有不可挑战的地位。实用主义战略强调权力平衡和实力计算,关心的是实力的此消彼长,是战略态势的相对变化。这种战略在尼克松的许多著作中有很深刻的阐述。尼克松认为,两个对等的强手在一起,才有和平;以强抑弱必然导致战争;(美国)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是防止战争最有效的手段;和平必须是有尊严的和平,妥协退让换来的和平不是持久的和平;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国际关系是由利益和实力,而不是由友谊和意识形态来界定的。基于这种实用主义的大战略,美国在任何时候都把练就一双铁拳当成国家利益的基本保障。在两霸对抗时是这样,在冷战以后也是这样。那种自毁长城的事,例如荷兰在1648年大规模裁军的行为,不会发生在美国身上。基于实力计算,美国对那些足以对实力消长带来长期影响的战略之争寸步不让。在关键问题上,不会因为对手强大而畏惧退缩,也不会因对手弱小而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