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在历史老人的指导下,拉美实现了两个转变:从自由贸易到保护主义;从市场至上到政府干预。这两个转变说明,拉美的门户开放和市场至上的道路选择,被历史老人打了个不及格。 第四篇 日本——来自盟友的全球化战争 20世纪的人类历史有许多会被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反复研究的奇特现象。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恢复,然后强劲发展,创造出曾经让盟友都深感畏惧的“日本奇迹”。在那些视自己为人类经济体制的完美化身的国家里,有人开始谈论日本是“另一类资本主义”、“日本威胁”、21世纪将是“日本的世纪”。正当日本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赞誉和警惕中高歌猛进的时候,日本经济列车骤然降速,进入低速度甚至零速度的状态。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长期的通缩。日本政府和金融当局频施重拳力图把日本从漫长的通缩中拉出来,但通缩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把日本所有的反通缩政策吸纳得无影无踪。十几年过去了,日本依然在通缩中徘徊。
![第22节:拉美是如何走向全球化的?(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74423102610.jpeg)
日本的奇迹,就像夏日夜空的流星,灿烂而短暂。 日本发生如此漫长的通缩的原因在哪里?日本曾经非常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戛然而止,而难以重新启动?通过日本现象,历史想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假如你捡起“日本奇迹”的历史碎片,反复磨洗,仔细辨认上面的历史基因,你会发现,日本经济的忽然衰退乃至以后漫长的通缩,源于一场来自盟友的经济战争。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在自由贸易或全球化旗帜下的经济战争。这场战争的前哨战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刚刚起飞的时候。这是一场从产业、体制、金融、货币等各个方面发起的全面的经济战争,这是一场盟友间的不平等的战争。战略上的依赖、经济上的依赖和价值体系上的依赖,注定了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进退失据;注定了日本在软弱的抗拒以后,只能按对手的要求出牌,按对手的要求进入指定的阵地,按对手规定的动作进行反击。一方是凌厉的进攻,一方是规定动作的抵抗,这是经济依赖带来的宿命。日本想说“不”,结果不得不说“是”。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体制失守,高科技失守,财富失守,金融失守,产业失守……“日本奇迹”在国家博弈中轰然倒下。在它的废墟上,是一个财富不断外流的二元经济,一个负债累累的企业体系,一个几乎破产的银行体系,一个将日本经济卷入通缩的经济体制,一个不断膨胀的债权账号。 美国对日本的这场全球化战争主要集中在产业、货币和金融三方面,而核心就是推动日本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拆散曾经推动日本经济起飞的经济体制。日本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日本银行体系的改革。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人类有两种银行体系。法国经济学家圣?西蒙(Henri de Saint?Simon)曾经提出,银行的作用是为工业化(经济发展)动员资金。而欧洲曾经长期存在两种银行体系:大陆体系和英格兰体系。在欧洲大陆银行体系中,银行是为经济发展服务;而在英格兰体系中,银行独立于工业资本。前者的金融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后者发展到金融资本统治工业资本。欧洲大陆银行体系对后来的许多实施计划体制的国家有巨大影响,日本改革以前的银行体系同样受大陆体系的巨大影响。银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金融资本的盈利动机同经济发展一致。但是,这种思想和体制在受芝加哥学派统治的美国大学中被彻底排除。日本银行体系的改革,导致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分裂、金融资本的逐利动机同经济发展分裂。结果金融资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严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在内先是催生资产泡沫,后是紧缩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对外则在追逐利润的动机下大量对外投资,资本大量外流。结果导致了日本的外向经济繁荣和内向经济萎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