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经济安全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宏观经济稳定往往取决于外生因素。外部的扩张和萧条往往带来拉美的扩张和萧条。在世界经济扩张时,拉美政府往往过度举债;而在世界经济萎缩时,拉美又往往出现债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拉美拥有完全的经济主权。 从19世纪20年代以后,拉美经济长期在扩张和持续的衰退交替产生的历史进程中徘徊,而每一次这样的震荡和危机的高潮都是债务危机。拉美这种以债务危机为特点的扩张—萧条的经济走向成了拉美经济的重要特色。 这种债务危机的循环往复使拉美国家认识到经济独立和完整是解决债务危机的关键,而要实现经济独立就必须从国际分工的陷阱中跳出来。进入20世纪以后,拉美国家为了摆脱这种债务循环,开始放弃自由贸易的增长战略,转而实施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力求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自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外贸赤字和财政赤字的问题,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拉美走上了保护主义道路,开始谋求发展。 在完成从自由贸易到保护主义的历史转变的同时,拉美还完成了从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向依赖“看得见的手”的历史转变。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江河日下,而以政府干预为特色的凯恩斯体制在西方日渐盛行。大萧条给人类带来的漫长而广泛的巨大灾难和痛苦,向人类演绎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黑暗的一面。从此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段时间,以政府干预为特色的计划体系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政府干预体制曾经创造了傲人的成绩。苏联曾在短短的20几年内建立起了完整而强大的工业体系,正是这个体系为苏联打败法西斯德国提供了物质基础。假如苏联没有迅速完成工业化,假如苏联的经济体系不能在战争中将现代化的重型军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定不会是后来这种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迅速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并得以与美国竞争。
![第21节:拉美是如何走向全球化的?(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74495576950.jpeg)
苏联在短短20几年内走过了发达国家100~200年走过的历程,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一条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道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纷纷采用政府干预的体制,拉美尤其如此。拉美在20世纪50—70年代这20多年里,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部分国有化和政府干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实行强大的政府干预和价格管制。为了保证进口替代战略的顺利实行,政府通过贸易保护和政府支持等手段来支持发展民族工业,对民族工业实施大量补贴;在对外贸易方面实施外汇管制,实施高币值政策,并以高关税和许多非关税手段保护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