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美国没有自己的金融自主权,几乎没有自己的银行体系,没有自己的证券市场,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司。美国除了拥有独立外,其他可是什么都没有。 经济上如此不振,政治上也十分脆弱。美国1776年宣布独立,1781年独立获得英国承认,1788年美国宪法得到批准,1789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和总统才就职。此时美国宣告独立已经长达13年。美国政府体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当时世界上几乎只有美国实行的是共和制和联邦制。欧洲几乎都是君主制。年轻的美国几乎没有现成的样本可以学习借鉴,必须依靠自己的探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立国初期,联邦权威不振,州权和联邦权在实际运作中界定不清。联邦几乎没有国防,没有常备军。联邦各部间的职责划分不清。第一任财政部部长的职权不仅涉及财政、金融、信贷,还涉及外交、军事等。国会与行政部门的互动方式尚在摸索,而国会自身则几乎成了争吵的场所,当时国会主要代表各个州的利益。在国会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当国会就某一问题的讨论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有的州扬言要退出联邦。从独立以后直到内战结束,时有州权对抗联邦权的现象。联邦的权威、法律常常受到自发的和有组织的蔑视和挑战,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明。 在国际上,欧洲的君主们几乎没有认真看待美国,没有认真对待美国关于主权的要求。当时的世界霸权英国、法国都曾经有侵犯美国主权的行为。外交似乎并不十分重要,弱国无外交,早期的美国对此一定深有体会。国务院在今天无疑是美国最重要的部门之一,然而华盛顿统治下的国务院只有国务卿外加一位临时工。

美国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正在寻求自己的政治经济的生存方式。 与这种现实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的勃勃雄心,是在《独立宣言》中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和使命感,是美国的民族主义梦想。创建美国的那一代人,在落后的现实上挥洒的却是浪漫的梦想。早期的政治家,如杰弗逊等,强调美国民族的独特性,认为美国民族将走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路。这种优越感后来发展成“美国民族的优越性(exceptionalism)”。在美国早期政治家的国家蓝图里,未来的美国是一个横跨两洋的大国。美国缔造者之一,富兰克林希望把美国建设成大西洋经济圈的经济中心。 落后没有成为美国丧失民族自尊的借口,也没有成为自暴自弃的借口,没有成为盲目崇拜别人的借口。当时的美国是一个落后但充满自豪感的民族。只有一个充满自豪感的民族才可能崛起。落后并不意味着软弱,先进也不意味着强大。软弱和强大首先是民族意志的区别,先进而软弱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也许比几十年以后相对落后,但是谁敢说中国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