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品牌化大旗 让世界相信中国
中国家电制造业历经改革开放30年长足发展,如今正踩在迈进下一个30年发展阶段的门槛之上。我们对中国家电制造业未来走势的判断,也许并不能左右未来发展态势的方向,但是却承载着我们对中国家电制造业下一个30年的自信、希望、愿景和理想。
全面质量管理的30年
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失败,在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家电制造业打破“低价质差”魔咒,在八九十年代成功走上领跑全球家电制造业的神坛,并最终承担起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两大旗手产业(另一个为汽车制造工业)使命。
事实上,无论是日本的家电制造业,还是其汽车工业,日本人将永远牢记一个美国人的功德。谁也无法否认,正是戴明及戴明环,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全面质量管理)让日本家电制造业及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制造产业拥有了一个打开欧美及全球市场大门的“质量之盾”,或者确切地称为“天工之矛”。至于说QC、5S现场管理、精益制造、六西格玛等等一系列旨在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的生产管理准则,无非是从不同角度对TQM的局部完善。而TQM的质量之母、兴国之基的地位不可替代。
光阴轮转,如今,TQM之光照耀中国制造业的时间,也已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Made in China”也早已走向了世界。尽管在全球市场上对中国货质量的质疑不绝于耳,“不争气”的中国货所引发的质量事故仍然层出不穷。但是,无视“不争气”的“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Made in Korea(韩国制造)”、“Made in American(美国制造)”等,所引发层出不穷的质量事故及频频召回的现实,把中国货质量定位在80年代发展初期的固定思维模式,显然有失公允。
某业内分析人士表示:“20年前,中国货质量差(相对于德、日、美等)或许是一个普遍现象;10年前则已经发生了些许的变化;而今天,在欧美以及全球市场上把‘Made in China’想当然地归类为‘低价质差’行列的人士,恐怕已为数不多。”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产品质量并不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概念。传统的“百年好用”产品使用寿命质量论,早已被“标准化质量”、“质量安全”及“工艺质量”所取代。标准化的设计使用期限,一方面契合了产品使用寿命与产品市场周期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则通过产品更新换代,社会再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着“轮回”的空间。“试想,一款产品使用上百年,几代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如何进步,我们的经济将如何发展?”他说。
当然,不可否认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领域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工业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Made in China”并不局限于内资家电制造,而是一个包括外资家电制造在内的复合概念。事实上,内资家电制造企业的“全球化”与外资家电制造企业的“中国化”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家电制造的特征之一。因此,中国家电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以及对“Made in China”家电的质量评价,应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评判问题,而不应该以偏概全,或者不怀好意的刻意为“中国制造”抹黑。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质量兴国’战略所取得的成就;也应该将非法工厂、非法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与中国制造业质量评价区分开来。所以,我认为清除害群之马,为中国制造正名,与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质量水准,同等重要甚至显得更为紧迫。”该名业内分析人士说。“相信中国、相信中国制造,目前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向全世界证明的问题。”他说。
品牌全球化的30年
为中国制造产品质量正名,凸显中国制造业“同质低价”合理诉求,谋求全球市场上公平合理的对等地位,显然是近10年来以及未来10年,包括中国家电制造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一致努力的方向。
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而品牌则是制造业的最终落脚点。“中国家电制造业发展的前30年,同时也是中国家电制造业精英企业品牌化的30年。”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2009年12月初,由全球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睿富全球排行榜及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在纽约揭晓,海尔等100个中国消费类品牌最终进入该榜单。其中,海尔以812亿元人民币连续8年位居首位。TCL(417.38亿元)、联想(682亿元)、美的(453.33亿元)、康佳(139.65亿元)、小天鹅(131.06亿元)、国美(553亿元)等中国家电业精英企业多年来位列其中。
该名业内人士表示:“海尔、TCL等中国家电品牌目前已经在全球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一方面,这是中国家电品牌数十年来扎根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的全球化营销的结晶;另一方面,中国家电品牌的全球化又对中国家电制造‘走出去’起到‘反哺’的互动效应,从而使得中国家电制造业自有品牌出口比例不断提高。”
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内资家电制造商OEM形式及PB形式间接出口的比例还比较高;而在PC、液晶电视、面板、IC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泛家电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等出口方面,外资企业仍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不过与前20年、前30年相比,近10年来,我国内资家电制造业与外资家电在华企业并行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技术、管理、人才等领域形成了吸收、融合、共享的互补协同关系。从国内市场来看,进口家电主导终端消费市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进口家电零部件主导上游供应链市场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外资家电品牌主导高端消费市场的格局也正在开始松动,内资家电制造企业布局上游,强化R&D研发能力也已经上升为行业普遍特征。类似的上述变化,无疑为中国家电业品牌全球化提供了成长之基、升华之源。”该人士说。“从全球市场来看,未来10年间,中国家电制造业必将完全消除单纯出口阶段的制约,OEM、PB形式委托生产的间接出口比例也必将进一步降低;而海外市场终端消费市场渠道开拓、品牌化营销则必将上升为中国家电制造业全球营销的主流特征。”该人士充满信心地表示。
“走出去”的下一个30年
据报道,2009年度中国企业海外市场M&A(并购)总额达3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海尔参股新西兰斐雪派克、苏宁电器入主日本LAOX,分别以中国家电制造业年度最大海外并购案例及民营商业企业首例海外并购倍加引人注目。
“另外一方面,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排除贸易保护主义人为壁垒的因素,中国家电制造业在海外市场的专利权纠纷及贸易纠纷等,也显现出‘由被动到主动、由应诉到提诉,由防范到自卫’等新的特点。”该人士指出。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从进口到出口,从模仿到互仿,从产品到品牌,从引进外资到内资外投,必将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30年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和显性特征。”
最后,他充满激情和自信地表示:“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家电制造业的下一个30年必将是全世界人相信中国、相信中国制造的30年;必将是中国制造不断寻求公平合理、对等性市场地位的30年;也必将是充满激情、挑战和跨越的30年!”
相关链接:
资料显示,日本家电制造业在60—70年代的快速成长期,同样也走了一条“单纯出口阶段—出口营销阶段”的海外市场拓展路径。即:所谓单纯出口阶段,系指基本上通过贸易中介公司进行出口交易,企业并不关心交易完成以后终端零售及售后服务事宜。而出口营销阶段则可以分为以OEM和PB形式的间接出口营销以及企业自行开发分销渠道和企业自有品牌的直接出口营销。
例如,1954年,松下曾为美国百货店Macy’s Department Store(梅西百货店)OEM方式制造出口Herald品牌真空管收音机;1964年5月开始,向J.C.Penny公司进行PB形式出口。除此之外,还向Sears&Roebuck、Montgomery Ward等美国零售商进行PB形式出口。而自1959年9月,松下把纽约的办事处改组成立当地销售公司MECA(Matsushita Electronic Cor.Of American)之后,到1975年间,直接出口贸易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同时其自有品牌Panasonic的出口比例则逐年增加,并最终成为美国消费家电市场上主流品牌之一。与此同时,三洋电机、JVC、夏普、索尼、东芝等日系家电品牌,包括后期成长起来的韩国两大家电品牌LG电子及三星电子,海外市场品牌化的成长路径与松下则基本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