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腕王中军:资本运作的营销道(二)



有第二家么?可能有第二家,但也许只是音乐强,其他不强。

    我说我们不见得都是第一,但全部是第一阵容。电视剧,华谊兄弟有五大工作室,每年大概拍600-700集电视剧。去年最受欢迎的影视剧《集结号》、《士兵突击》全是华谊兄弟的。

    假如你说电视剧,可能有海润,有华谊兄弟;电影有保利华亿,有新画面,也有华谊兄弟;经纪公司有橙天娱乐,也有华谊兄弟;音乐上有太合麦田,也有华谊兄弟。相对而言,那些公司就没有一家组合出两块来吧。    

    人物周刊:不同的业务板块之间是资金相互流动依赖的关系吗?

    王中军:它们之间是产品互相依赖的关系。譬设我们的电影在帮助我们音乐公司的歌手上台阶。《功夫之王》是张靓颖唱,《集结号》是杨坤唱。这对歌手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帮助歌手就是对音乐公司的帮助,是给音乐公司带来收入。

    再假设我的明星上我的电视剧,使我的电视剧阵容强大。同时我的电影对明星有帮助,这几年不管是李冰冰,还是原来的范冰冰、周迅、黄晓明,上位靠什么?就是上大电影。艺人上位就是收入高了,这样对经纪公司就有帮助。

    再假设周边有很多不错的演员,他们可能演电视剧很多年了,可能在二线上已经很红了,但是他就需要上的脍炙人口、大家在年底去看的一部大电影,可能这个演员上了大电影,马上就稳定了明星的地位。

    这些大明星出来,还可以带新人,新人怎么出来的,总要有明星带的。这个架构让我心里特别舒服。我自己不懂电影怎么拍,可以常不来办公室,在办公室待不到3小时,但我不担心,因为架构搭得合理,每一块有独立团队在做事。

    我也是观众

    人物周刊:有个小细节,据说前几年,华谊兄弟和太合老板合作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时,是爱车的嗜好让你们两家走到一起?

    王中军:我们组了一个5000万的公司,各出2000多万。它当时是一家地产公司,我们当时需要资金,把这个公司资金盘子做大一倍。一个企业拿出几千万投资,可能今天觉得是一个小事,当时谁知道你的公司做成怎样。两个人经常在一块玩,你跟他聊的时候,他说这个可以,就这么一个过程。在我们公司和TOM集团进行第二次私募时,就把它全部回购了。那年还收购了王京花的经纪公司,估计没花几百万。

    人物周刊:坊间一直有一个传闻,说2005年,王京花带着一批大牌艺人跳槽,是因为周迅的加入?

    王中军:全是媒体的八卦,与周迅没有任何的关系,完全是个人行为。虽然没在我意想之中,但也很正常。因为我当年买王京花的公司时,她跟我有一个合约就是服务五年。不能说我买了你的公司你就走了吧?公司谁干?你得给我一个承诺,你为我服务五年,人家服务到五年了,她是有条件说我想出去另外干,就这么简单。

    人物周刊:你挑选剧本凭直感么?据说《手机》是凭了你的直感?

    王中军:不知道。反正是剧本搁到这里了,我跟你一样是一个观众,喜欢和不喜欢。另外一个条件是,我是否需要拍这部戏?能否盈利,不是我说了算,是我的团队。剧本给国内发行部、国际发行部、娱乐营销部三个部门,它们给戏评估。

    我是特别喜欢《手机》,我觉得它一定可以成功。冯小刚最初提出的两个剧本,我都觉得没戏,后来他说要拍部手机与人的关系,没有剧本,我说可以。

    我也是一个判断者,我判断之后,团队的判断跟我是一致的,就可以。如果不一致,我就开始用我的感觉说服大家,说我觉得这部戏会成,当然最后结果是成了。

    人物周刊:前几年,还有一句戏语,说冯小刚在华谊兄弟打一个喷嚏都能震一下?如果他现在离开华谊单干呢?

    王中军:我和他认识在《不见不散》之后,他已拍过两部贺岁片了。这句话是前些年的事了。我觉得小刚在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专业人才,他的产品对华谊来讲是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单干没太大可能,他是这个公司的股东之一,他离开了,公司有损失,他也在损失自己的利益。小刚在这个行业里面干了这么多年,我觉得我们之间有很多的工作基础和感情基础。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何况也没有这个选择。

    当然,我觉得什么事都有可能,有可能小刚说他退休了。人总是要退休的,我未来也是要退休的,小刚比我大两岁,也可能退休的。但现在没可能发生的事,想它干嘛?

    那句话是在四五年前出现的,我不认为不好,当时恰恰点到了公司的弱点,对我是有震动的。我说华谊不健康,所以才逐渐去发展,拍了成龙的《宝贝计划》、今年美国的《功夫之王》,只有这样这个公司才安全。但这并不是说小刚就不重要了,他还是一样重要。

    我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艺术家

 电影大腕王中军:资本运作的营销道(二)

    人物周刊:你认为以华谊兄弟目前和以后的实力足以制定这个行业的规则?

    王中军:不会,我不会制定规则。有些商业模式你可能创新,但不是你规定。国家的政策监管部门制定规则,就像裁判员,到底什么可以拍,什么不可以拍,不由我们说了算,我只是一个运动员,而且永远都是。

    人物周刊:怎么样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与追求市场化效益之间寻找平衡?

    王中军:那你说什么没有国家管制呢?任何行业都有规定标准。中国电影有条例法规,你只要符合就行了。不能色情,不能暴力,不能有悖民族文化,就从中揣摩吧,这件事很简单。不光我一人这样,全国拍影视的都这样。

    人物周刊:有人推测华谊兄弟的未来,首先不会垄断演员明星,而是垄断导演与制片人,还有剧本?

    王中军:我没想过。什么都垄断不了。我们会精心去打造明星和制片人、导演。我觉得垄断行业太清楚了,石油、通讯,这叫垄断行业。我们这个行业什么都垄断不了,你只要有钱,你说我今天拿了1000万拍个小电视剧,你马上就可以拍,没有人管你。

    至于剧本,更不可能。一个公司拍再多戏,也就是中国电视剧份额的很小的一块,怎么可能把剧本垄断。

    人最大的问题不就是一死吗?你早晚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不是你的,就是你曾经拥有的感觉,曾经与别人分享过乐趣的感受。网罗人才靠什么,就是公司的品牌,还有公司可以实现的愿景,人都是有梦想的,要把大家的梦想放得一致。

    所以我一直对媒体讲,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具备商人非常细节的东西,我觉得我大多数的细胞是艺术家的细胞,我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4371.html

更多阅读

里斯:CEO危险的营销盲点(2)

里斯:基于我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大部分中国公司应该“聚焦”。   除非你能在心智中有所代表,否则你无法建立品牌,而这是中国企业往往忽视的问题。当你用同一个品牌名去涵盖所有的产品时,就很难代表某一样东西。   拿中国企业家熟悉的索

王中军:电视产业的发展,垄断是最大的制约

在电视剧上,我们跟国外是几十倍的差距  问:华谊兄弟公司的现状是怎样的?  王中军:华谊兄弟的影视分了三大块:一块是影视剧的投资,这几年我们的电影大概每年是四到五部,电视剧大概200小时;一块是发行公司,我们发行公司是跟西影股份做

隐者三井:“影子”帝国的幕后推手(二)

曾有人问起“三井这个综合商社究竟有多大”,时任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社长的上岛重二在列举了丰田、东芝、东丽以及王子制纸等典型的日本企业之后这样回答,“在此不便列举过多的企业,比如说美国有通用公司,比如说UNISIC,在欧洲还有德国的西

王爱萍:一个女人的软性智慧(二)

小慧龙玩具厂以生产塑料玩具为主,王爱萍又在玩具的新、奇、特上做文章,努力开发新的玩具市场,比如小孩之外的成人玩具市场。一个漂亮的汽车模型,掀开盖后就会变成一个环保烟盒,按动底部开关,就成了收音机,如此之类,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王

苏州首富宋郑还:“好孩子”的崛起路(二)

巨资修葺厂门 振奋员工士气   商界在线: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你却做出了一个决定:把自己拿到的第一笔专利费4万元,几乎全部用来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依然不算落伍的新厂门。有钱为什么不投入到生产当中,反而拿来修门面呢?

声明:《电影大腕王中军:资本运作的营销道(二)》为网友如既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