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不可不知的谎言秘笈:揭开谎言的秘密》
声东击西的办法是让对方看到、听到一些迹象,但却分不清看到、听到的是真是假,以至于像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一样,发现不了高悬天空的真实的月亮,瞎忙着捞水里的月亮,最后只落得一场空。 五、编造数据,煞有介事 别人向你陈述一件事,为了表明正确可信,往往说得有理有据,让你不产生怀疑。"有理"是指合乎情理;"有据"是指有根据,既指确凿的事实,又指精确的数字。人们对精确的数字容易产生迷信,认为一是一,二是二,客观公正,一不可能是二,三不可能是四,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如此一来,谎言制造者们便精心编制数据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读大学期间,特别擅长辩论。一次辩论中,他舌战群雄,论点掷地有声,因为他从一张纸上读出了一连串统计数字。当辩论结束后,有人拿起尼克松读过的那张纸,发现一个字也没有。他是凭空编造了一些数字,煞有介事地读的。 日本的一家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则社会新闻:"新婚家庭中三成的厨房不备菜刀……"虽然快餐店、速食品在日本社会十分风行,但这"三成"的数字依然有些骇人听闻。一家电视台对这条消息很感兴趣,立即派专人追踪消息的来源,从专栏作家和采访者起,一层一层往下追。最后发现,这"三成"数字竟是毫无根据的"谎言"。 生活中,事业中,我们如果一见到数字,就立即认为这是具体的、真实的,没有主观部分的加入,那就大错特错了。数字一方面固然具有客观性,但另一方面数字又是由人来运用的,一个数字被提出来,提供数字者的主观意识早已被融入其中了。即使是统计学家,他也可以采用那种对雇用他的机构有利的统计方法,甚至歪曲统计数字。台湾电视界曾闹过这样的笑话:三家覆盖同一地区的电视台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一家打出的广告是"收视第一",第二家是"勇冠三台",第三家是"拔得头筹",可见统计数据全是虚假的。
![第45节:编造数据,煞有介事](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9131961692.jpeg)
历史上,利用数字进行造假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赤壁之战时,曹操只有30万大军,但他号称80万,把东吴的张昭之流吓得屁滚尿流,老是要孙权俯首称臣。幸亏诸葛亮、鲁肃等不为谎言所蒙蔽,为孙权证实,曹军只有30万,坚定了他联刘抗曹的决心。 战国时,孙膑率兵伐魏,诈称粮尽撤退,庞涓立刻追赶,查知齐兵火灶大约有10万个。 庞涓说:"10万个火灶每日要多少粮食?远地运粮怎么能够用?"于是催兵急追。 孙膑第二天又减为5万灶,庞涓大喜。 又过了一天,孙膑将火灶减为3万。 庞涓拍掌大笑说:"我早就知道齐兵胆怯惧战了,不过三天,士兵已逃亡大半,此时不追,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