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开价格背后的秘密:超级购物经济学》
如此一来,大多数学生不用经历考试竞争,就可以获得高学历(获得名牌大学的文凭),所以学历社会也会完全崩溃。过去企业在录用应届毕业生时,学历作为衡量标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上述向大家解释过的各种理由,其前提已经开始逐渐瓦解。而且,现在的学历竞争带有很大程度的教育投资竞争的色彩,也使社会资源的浪费不断扩大。 尽管在外部环境发生如此的变化下,还是想把学历最为衡量标准的话,那么不妨可以在高考结束后的10年内发行《中心考试分数证明书》。大家拿着此证明书去找工作的话,效率应该会更高。这样,大家既没有必要勉强去上大学,也会让不看教育内容,只根据偏差值的高低来选择大学和系科的做法消失。 另外,学历社会的崩溃,还可以让家庭从庞大的教育开支中解脱出来更加容易地抚养小孩,从而提高人口出生率,为解决日本的少子化问题作出卓越的贡献。所以笔者相信,大多数日本人都希望教育制度的改革可以朝着废除学历社会的方向发展,读者朋友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又是怎么看的呢? ?有拿到高薪幸运的人,也有只得到低薪运气不好的人 无论将来如何改变,现在的日本还是彻头彻尾的学历社会,所以平均来看学历(毕业大学的偏差值)越高将来的收入也会越高。然而,即使拥有同样的学历,每个人的收入也会有着较大的上下浮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收入的高低呢? 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是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个人工作带来的价值)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收入的高低。当然有一部分职业的收入是由这个既简单又明了的原理决定的,但是有些工作的收入差距却不能只用这个理论来解释。 在分析下面的例子之前,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日本公司的劳动合同种类。在日本,公司里的职员大体可以分为“正社员(正式员工)”和“非正社员(非正式员工)”两种。正式员工的劳动合同是终身雇用制,中文也叫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日本公司和劳动者之间最主要的签约方式。而非正式员工是指临时打工人员、派遣员工等,他们的劳动合同是短期的、临时的、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近几年在日本非正式员工的比例不断增加,带来了许多下述的社会问题(此段为译者注)。 最近,身份稳定的“正式员工”和身份飘摇的“非正式员工”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在日本,约有三分之二的劳动者是正式员工,剩下的大约三分之一是非正式员工。在这样的比例下,如果双方的工资差距不是由工作能力和成绩来决定的话,那么将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 现在,对非正式员工人数增加的现象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非正式员工中年轻人的比例增加,而且这些人很容易对现状和未来失望的现象是“本人的问题”,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说明他们同意工作能力和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工资差距。相反,主张“社会制度存在问题”的人认为工作能力和成绩的高低不是形成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

最近主张后者的人不断增多。确实在不同岗位上,有许多工资差距都不是由工作能力和成绩的高低造成的。现实生活中,从事的几乎都是相同的工作,却因为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的区别带来巨大工资差距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且,每逢看到企业和政府的丑闻时,都让人感到没有能力不认真工作却拿着高薪的人真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