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开价格背后的秘密:超级购物经济学》
?虽然在意大利或日本生产,却不是“意大利制”、“日本产”? 从上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例子中,我们了解到了套利的重要性。其实在进行国际贸易(进、出口)时,套利的理论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比如说,假设两个国家同时生产X商品,在A国的售价是1万日元,在B国的售价是3万日元,那么如果有人在A国用1万日元买进,在B国用3万日元卖出的话,就可以赚取2万日元的差价,这是十分简单的套利交易。结果,A国成为X商品的出口国,而B国就成了进口国。不久,便宜的X商品大量涌入B国,市场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并逐渐接近A国的价格(1万元)。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的话,两国X商品的价格将会完全一致。
![第26节:超级购物经济学(2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01618102465.jpeg)
由此可见,同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是由各国间存在的差价产生的一种套利交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规模的进行着被称为国际贸易的套利交易,它使各国间的差价缩小,更加容易实现同物等价的原则。 除了贸易以外,劳动者的国际移动也和套利一样,发挥着缩小各国间差价的作用。实际上,有许多例子都是贸易和人工移动同时发挥着套利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举两个具体事例,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是日本,都是与中国有关的经济活动。 图24表示了意大利的纺织品(名牌服装)如何与低价格的中国产品竞争。位于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的普拉托(Prato)是GUCCI、PRADA等国际名牌的主要制造地,而普拉托现在被称为是“欧洲最著名的华人聚居区”(此例摘自2008年3月27日的读卖新闻报)。在当地人口中,8人里面就有1名华人(包括非法居住者的话,6人里面就有1名),这些华人大多数都是纺织工厂的劳动者及其家属,他们还相继经营起倒闭的意大利纺织工厂。 请参考图24,上部是纺织品价格的构成图(虚构事例),在纺织品中劳动成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人工费非常高的意大利生产出的纺织品,要比中国产品贵出很多。 结果,移民到意大利的中国劳动者,用比意大利人低的工资进行劳动(因为即使如此也要比在中国的工资高),由他们生产的名牌服装的价格构成如图24下部中间所示。由于人工费大大降低,这些产品的价格足以和低价进口的中国服装竞争。 但是,意大利的名牌服装向来是以“MADE IN ITALY”的高级品牌形象为卖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所以有些意大利人认为,“中国人在意大利国内生产的名牌服装也以‘意大利制’的名义销售,并不是一件可喜之事。”于是,像图的左下一样,有些意大利厂家为了和移民产品划清界限,在自家的商品上标注“100% MADE IN ITALY”的字样,来突出此商品是由意大利人在意大利制造的。 其实,日本的农业生产也发生着同样的现象。如图25上部所示,农作物的价格也是受劳动成本的影响较大,所以日本产和中国产的价格有很大的差距。原来,日本一直从中国大量进口蔬菜和加工食品,但可惜的是,受2008年速冻饺子中毒事件的影响,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产食品心存疑虑,从中国进口的农作物数量骤减,想买国产食品的日本消费者剧增(08年5月时的情况)。 日本消费者在不久之前还对既便宜又方便的中国产加工食品青睐有加,依赖性不断提高。但转眼间,国产品又重新恢复了人气,这下可把日本的农家折腾了一番。长期以来,在和廉价的中国农产品的竞争中,日本农作物价格不断跌落,使日本农家的收入大幅度下降,从事农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少。而且还要加上便宜、安全、方便(需要时一定能在超市里买到)、美味可口等条件,这些都让日本农家面露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