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开价格背后的秘密:超级购物经济学》
在市场结构引起销量下滑,规模经济开始起反作用的环境下,容易形成新的销售渠道。比如说汽油,为了保持生产规模的石油批发公司,除了给自己名下的加油站提供汽油外,还卖给其它加油站,这种做法现在到处可见。而且,有时候卖给其它加油站的价格更低(摘自2006年9月27日的日经产业新闻报),原来个人加油站的低价汽油是这样从大型石油集团手里买进的。 日本国内的汽车销售模式,也曾有因市场竞争增添流通渠道,扩大销量的事例。几年前,铃木和大发曾激烈争夺微型车销量第一的宝座,大发最终打倒了当时首位的铃木。但在此过程中,冲在销售竞争最前线的专营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为了完成严格的销售指标,不仅以专营店业务车的名义购买本公司的汽车,还把买来的新车直接卖给二手车市场(据说,现在这种做法已经减少了……)。这就是我们在二手车市场看到的以“未使用车(没有驾驶过的车——译者注)”、“新古车”(8、9成新的车——译者注)为名义销售的汽车。 ?汽车价格从长远来看应该会下调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会定在“消费者认为可以支付的价格”和“平均成本”之间。如图12左侧所示,比如1台汽车,消费者认为可以带来200万日元的满意度,而生产、销售这台汽车的成本,即平均成本假设是150万日元,那么汽车的售价一般就会定在150~200万日元之间,价格更接近哪一边要由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而定。 像第 页图9分析的那样,企业如果成功的实行了价格歧视战略,售价就可以接近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但是,在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客户有可能被其他公司抢走,所以即使对愿意出钱的顾客,也不能过分要价。否则对手会用更便宜的价格(尽管便宜也有相当的利润)来争夺顾客,结果还是不能卖的太贵。价格歧视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占企业实行的战略。
![第13节:超级购物经济学(1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01884116715.jpeg)
世界上有许多汽车厂家,所以说不上谁是独占企业。但各自生产有自己特色的汽车,利用公司的独特设计、功能和产品信誉度可以进行独占性的活动,从中实行价格歧视战略。 简明扼要地说,不久之前的汽车行业,成功并巧妙运用了价格歧视,汽车售价十分接近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此例中是200万日元——图12右侧①)。今后如果能够继续成功的运用价格歧视的话,也许还可以保持住此价格。 但是,如果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激化,价格就会接近平均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售价和平均成本的差价等于“每台产品的利润”,平均成本和价格相等时,利润将为零。其实,像竞争激烈的平板电视等家电产品,虽然夏普、松下这些在市场竞争中的赢家获得了利润,但许多大型制造商还是没有摆脱赤字的困境。可以说整个行业的市场价格是十分接近平均价格的。 我们讨论的汽车,如果也像家电产品一样竞争加剧的话,可能也会被迫降价,用接近平均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图12右侧②)。家电产品就曾有过类似的例子:山田电机(YAMADA DENKI)等家电商场,通过销售各种品牌的电视机,促使厂家大打价格战。 汽车现在还是T公司的汽车在T公司的专营店,N公司的汽车在N公司的专营店里销售,和家电产品的情况还是有所差异的。但是在九州、四国等地已经相继出现了三菱汽车的专营店里销售丰田和本田车的例子(摘自2007年7月9日的日经产业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