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互联网兴起时,人们使用过这样一个词——“消除媒介”。最初这只是一个很“酷”的说法,并没有真正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但今天,这样的说法已经慢慢变成了现实。过去,在媒介甚至在社会其他领域,如果不考虑技术因素的话,谁拥有更多信息谁就会拥有更多财富,人们靠拥有更多信息来获取更多财富。例如,股票分析、房地产中介等行业可以收取很高的佣金,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有价值的信息。但有了互联网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平等、方便地获取股票、房地产等信息,不经过中介反而可能更方便。在过去的世界里,独占信息者可获暴利;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信息共享带给所有网民更大的价值。今后,很多东西都可以放在网上交易,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摩擦、无障碍的交易平台。对广大用户来说,这是个福音;但对从事传统中介行业的人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这必然会在经济上造成行业重组和重新分配,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无所不在的互联网
网络无所不在。今天的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网络普及的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像。我们有理由推断,网络会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实现连接每一个人、每一件电子设备的目标,真正将信息和服务内容发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十几年前,一些公司推出了网络计算机(NetworkComputer)的概念。按照当时的设计,一台网络计算机里面几乎不预装任何软件,通常也没有大容量的存储器,但只要将它接入互联网,用户就会得到最新、最好的软件,享受到最好的网络服务。在十年前,这是一个失败的计划,因为当时的技术和网络条件还远不成熟。但最近,类似的计划正在变成现实。比方说,MIT的Negroponte教授推出了“平民电脑”计划——800元人民币就能买一台电脑,软件应用则以基于网络的软件服务(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为主。因为硬件成本急速下降,加上可以免费使用的开源软件,800元以下的“平民电脑”计划便有了实现的可能。类似的构思非常有创意,对消除数字鸿沟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即便在一些低收入地区,上网也会越来越容易,而主要用于上网的计算机则将更容易使用,因为它们不需要安装软件,不需要终日被防毒、杀毒、升级、修复等问题困扰。
和电脑的普及相呼应的是,手机、PDA、智能家电等可以上网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互联网用户三四倍,这是一个特殊的“中国现象”。在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里,大部分用户在使用手机上网前都有用PC上网的经验,他们大多会用手机上网来补充PC上网的体验。但在中国、印度等国家里,更多的用户在使用手机上网前甚至都没有用过PC,这种现象对中国来说是个很大的机会,基于手机等移动平台的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必将飞速发展起来。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广一些,我们甚至可以假设,未来任何可以插电的电器都能上网,都可以提供上网的体验。当计算无所不在的时候,手表可以上网,电视可以上网,汽车也可以上网。但这时,网络上的数据有可能日趋繁杂和混乱,每个设备上的数据都需要同步,所以,用户更需要集中式的存储和服务,以便在任何设备上都可以用完全一致的方式访问自己存储在网络上的数据,使用自己最喜欢的软件服务。基于这一思路,未来在互联网上供大家使用的超级数据中心和超级服务中心会成为最重要的应用模式之一。
无国界的互联网
互联网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真正无国界的媒介。
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域名和各自的文化特点,但互联网还是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可以自由交流、自由表达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分布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球迷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搜索到德国世界杯决赛阶段每一个赛场的卫星照片和三维模型;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亚洲各国的歌迷们以完全相同的疯狂程度追随着Rain等“超人气偶像”,除了IP地址不同以外,我们几乎无法从歌迷们的网络行为中判断出他们来自哪里……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都可以使用网络上的信息服务,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看不到地域的障碍,也察觉不出不同民族或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
今天,在这个无国界的世界里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一个普通中国人想到美国或是德国的网站上看一条信息,外语水平必将成为他能否顺利浏览信息内容的必要前提。这也正是包括Google在内的许多公司之所以要大力发展机器翻译系统的原因所在。过去,机器翻译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前苏联、美国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做了多年的研究,但他们都在上世纪70年代遇到了瓶颈——机器翻译的质量非常糟糕,甚至很多人把它当成一个笑话。今天,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无国界的互联网为机器翻译带来了新的机遇。因为互联网上已有的大量数据都可以被用做机器翻译系统学习和训练的素材,翻译软件在海量语料和快速计算的基础上相对准确地翻译目标文本逐渐成为了现实。例如,Google公司就有效地利用全球网络爬虫所搜来的信息做了相当有价值的工作,包括将所有汉英对照的网页信息都收集起来,再据此进一步确定每个短语甚至每句话的翻译方法。目前,Google已经搜索并处理了几十亿个双语对照网页,并创造了一种类似小孩学习语言的机器学习方式,让计算机自动从大量实际语料中掌握翻译的“技巧”。目前,Google培养的这个自动汉英翻译员已达到高中水平了。这是Google正在研究的课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产品,但希望不久的将来,世界上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
互联网=人际网
互联网已经慢慢演变成了真正的人际网,即人与人沟通而不只是人与信息沟通的网络。在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的帮助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通过互联网延伸到了此前不可能触及的地方;在新兴的网络社区中,人与人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可以自由地相互交流,也可以快速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或相似的人;在Wiki等新型信息平台上,人们可以共同参与知识库的建设和更新;在SourceForge等开源社区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特长有选择地参与到开源项目组中,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师一起并肩工作,开发出最为开放的软件产品……当个性不同、特点不同的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人际空间”时,“虚拟”的互联网对于“实在”的人类社会的影响力就会真正体现出来了。IT界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Metcalfe法则”,即,如果有n个人上了网,由此产生的效益将与n2成正比。这一定律揭示了人际关系可能为互联网带来的巨大能量。如果考虑到我们此前说过的“计算无所不在”,即人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找到任何人,那么,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就会更加方便,互联网上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加紧密。
当然,方便的沟通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首先,当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他人并与之沟通的时候,恶意信息就有了泛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