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2006年初,应《世界知识》出版社及其总编辑沈国放的邀请,我与互联网协会主席胡启恒女士一同做了一个关于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讨论。参加讨论以前,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归纳出了七个我认为可以代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的要点。在讨论现场,我和胡启恒女士就这几个趋势以及其他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有建设性的沟通和交流,还回答了现场观众提出的许多很有意义的问题。讨论结束后,我将这七个有关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论断以及我在此次讨论中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整理了出来,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
应当说,在现在这个时候讨论互联网发展方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一方面,互联网从幼年期的生机勃勃,到泡沫时期的大幅震荡,再到最近几年的调整、复兴和稳步提高,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一大批新兴的应用或服务类型得到了市场的检验,许多成功的企业开始进入了健康成长的时期,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应用已经与世界接轨。但与此同时,因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均衡,互联网中又存在着网瘾、侵权、欺诈、色情等一些不良现象,许多人对互联网的未来表示了担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知道,明天的互联网到底是一个充满欢乐与智慧的“地球村”,还是一个到处是混乱、躁动的“垃圾场”?未来的人们会怎样看待互联网?未来网络中的虚拟世界会以怎样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迎接新一代的互联网?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是否可以很好地解答人们面临的这些问题,但它至少可以帮助那些对互联网的前途感到困惑的人们重树信心——因为我自己对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是充满信心的。这种信心既来自我对互联网技术的长期关注和深入理解,也来自我在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企业中的亲身实践。互联网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产物,互联网也是人们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的最好工具,正如胡启恒女士在访谈中所举的例子那样,云南边远地区一位经营小旅店的藏族青年可以通过互联网招徕生意,联络欧美各国的游客,这不正体现了互联网在帮助人们沟通、促进全球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吗?我想,未来的互联网一定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可以通过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智能化的手段,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不但是我们在信息时代中创造出的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事实上,它也是最近五十年来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影响最大的技术因素。只要看看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就不难知道,没有什么东西能像互联网那样深入到个人生活、人际交往、教育培训、游戏娱乐、企业管理、金融商贸、国际交流乃至爱情婚姻、生老病死等各个层面,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像互联网那样同时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吸引到一个虚拟的大世界里。今天,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同时还在以相当高的速度增长。人们对互联网的热情以及对更新、更好的网络应用的期盼似乎从来都没有减弱过。
应当说,今天的互联网仍然处于其“童年”时期,但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涵盖了早期的资源共享、随后的网络冲浪、世纪之交的电子商务浪潮以及最近几年博客等新应用模式的蓬勃兴起等一个个令人回味的“精彩瞬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新一代互联网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新一代互联网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哪些新应用类型会在网络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什么样的网络文化最有活力也最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我们该如何解决互联网中已经出现并始终困扰着我们的诸多问题?互联网真能让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从中受益吗?
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从今天互联网世界里业已呈现出的诸多迹象看来,新一代的互联网的确已经离我们很近很近了。例如,今天的搜索引擎技术已经可以将不同来源(互联网、企业内部网、个人电脑)、不同类型(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和不同特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内容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并通过统一而又丰富的检索渠道提供给最终用户;方兴未艾的“博客文化”已然成为了在互联网上凸显“平等”、“个性”、“反传统”等新一代网络精神的代言人;新一代社区应用既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网民最大程度地聚集在一起,也可以将关键词检索、商品交易、个性化空间等更为丰富的网络元素纳入社区应用的范畴……这些新技术、新应用以及新文化的产生似乎都在预示着,在未来的几年里,互联网的世界会陆续发生更多、更重要的变革,身处网络世界中的人们不但会目睹这些变革深刻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全过程,也会作为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亲身参与到这些变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之中。
根据我个人的分析和判断,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或即将呈现出以下七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或许会演变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内在基础,或许会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兴用户群体或新应用模式的发源地,但无论是从技术层面、用户层面还是文化层面来考察,这七大趋势对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平等的互联网
互联网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即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相同的技术手段、以相同的方式获取信息或享用服务,也体现在文化层面上,即不同语言、不同渊源、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可以平等地在网络上传播,不同规模的企业或团体都可以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平等地发布信息并完成商务或社会活动,拥有不同需求和不同爱好的个人则可以平等地选择自己参与网络活动的方式及内容。其实,今天的博客文化已经很好地反映出互联网在文化层面的平等:在博客世界里,普通网民与影视明星(如徐静蕾)、商界名人(如潘石屹)或知名作家(如韩寒)拥有类似的舆论阵地(博客站点或页面)和平等的发言机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特定的话语方式,并在自己与阅读者之间建立起以话题或文章为中心的影响和互动关系。这种文化层面的平等先是极大地促进了普通人参与网络世界建设的积极性,反过来又因为凝聚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内容而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信息的内涵,推动了互联网向更深层次的平等不断发展。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的平等有着更加深远的含义,技术的平等为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信息共享又为人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最好的保障,这样的良性循环必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例如,Google公司有一个名为GoogleVideo的产品,用户可以利用该产品下载或上传视频文件,但需要支付一定的收看费用。这样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别的公司也推出过类似的产品。但仔细想想,这些产品今后也许会对电视、电影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方说,我是一个戏剧或电影专业的学生,那么,即便没有电影院线的支持,我自己也可以将自己的Video作品放到网上供所有人观看。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将来,更多的多媒体的内容(视频、音乐、动画……)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创造和传播。通过互联网,不但人人可以成为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甚至在将来可能成为导演……由此发展下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主动创造或管理信息的高级网民。
另一个与平等相关的概念也很重要。